严凤珍
(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100)
疼痛是一种不舒适的主观感受,是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近年来各种研究发现,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均能感觉到疼痛,其痛觉传导在解剖学和功能学方面均已完备[1]。疼痛将会对新生儿产生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病室中的新生儿每天都要不可避免接受疼痛性操作, 主要包括气管内吸引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国内住院新生儿均以穿刺性疼痛多见[2]。对于一些短暂的、急性的、反复的疼痛刺激,因药物的副作用和长期效应,临床很少使用药物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非药物干预措施是临床易于实施又有效的方法[3]。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喂服方式在新生儿静脉穿刺操作疼痛中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甜味剂喂服方式,以利于非药物干预措施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在临床的应用推广。
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患儿100例。其中男59 例,女41例。纳入标准:(1)足月新生儿;孕龄37~42周;出生体重≥2500g;(2)出生1min、5minApgar评分均≥8 分;(3)入院后首次进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均一次成功;(4)吸吮功能良好,均在5-7秒内将液体吸完;(5)家长志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出生时窒息,抢救病史;(2)有辅助呼吸和吸氧;(3)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功能损伤;(4)12小时内使用过镇静药物,反应不良的患儿。两组患儿孕周、出生体重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具有可以性(P>0.05)
1.2.1 操作方法
两组患儿操作时都有心电监护,将经皮氧饱和度探头附于新生儿手腕部,由1名特定新生儿专科护士执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均不使用止血带,采用左手大拇指与食指固定静脉上下两端的方式穿刺,1名护士进行记录。记录护士均经过疼痛评估量表使用的培训,统一使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4]。
1.2.2 对照组方法
具体步骤:取一次性无菌硅胶奶嘴→用10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25%葡萄糖 2ml注入奶嘴→穿刺前 2min 经奶嘴喂服→吸完后奶嘴即从婴儿口中取出→给予安慰奶嘴吸吮→至操作结束2min,奶嘴从婴儿口中取出。
1.2.3 观察组方法
具体步骤:取一次性无菌硅胶奶嘴→镊子取2*2cm大小医用棉球塞入奶嘴顶端→用10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25%葡萄糖2.3ml(含棉球残余量0.3ml左右)注入奶嘴浸泡棉球→用无菌瓶口贴封住奶嘴末端形成相对密闭状态(避免患儿吸入过多空气)→穿刺前2min经奶嘴喂服(必要时用胶布将奶嘴粘贴与面部)→至操作结束2min,奶嘴从婴儿口中取出。
1.2.4 观察指标
通过监测患儿心率、经皮氧饱和度,以及新生儿疼痛评估表(NIPS)的使用,观察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前2min,穿刺中10秒、穿刺后1min、穿刺后2min致痛操作前后的变化。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时段生理指标(心率、经皮氧饱和度)和疼痛评分。
1.2.5 统计学方法
两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不同阶段心率的比较(次/分)
表2 两组不同阶段氧饱和度的比较(%)
国内对甜味剂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研究中,孙黎等[5]研究表明给新生儿喂服甜味剂少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不需要医疗或护理措施干预,口服0.5ml/kg的25%蔗糖用于缓解疼痛是安全有效的。甜味剂服用后2min,镇痛作用达高峰,可持续5min。有学者研究显示成人穿刺前1min开始缓慢持续口服蔗糖水能显著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甜味剂已被证实因“甜味”效应,能有效减轻操作性疼痛,被推荐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减轻新生儿轻、中度操作性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方法[5]。目前对新生儿有研究证实,甜味剂加上安抚奶嘴镇痛效果佳。而更优化的联合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表3 两组不同阶段 NIPS 评分比较(分)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奶嘴顶端塞入棉球,可以将奶嘴顶端完全内固定顶起,在新生儿吸吮过程中不会因负压内陷变形而从口中脱落,起到安慰奶嘴的作用。奶嘴顶端浸泡的棉球可间接起到缩小奶孔的效果,减少患儿每次吸入的甜味剂量,延长甜味剂对口腔的“甜味”效应,省略临床对安慰奶嘴的清洗消毒工作[6]。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新生儿疼痛问题。因此,非药物性镇痛干预措施作为优质护理举措将得到广范推广。本研究中甜味剂的喂服方式既能满足新生儿的味觉要求,又能满足吸吮的要求,相比之下,25%葡萄糖镇痛效果肯定,临床科室取材方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