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娆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 绵阳 621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脏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而心脏康复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康复早期“五大处方”的正确实施,更取决于长期的坚持与不断的调整。心脏康复团队护理模式,可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帮助心脏病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有效指导患者的长期康复,为患者提供优质连续的服务,避免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高质量地回归社会[1]。因此,本研究对心脏康复团队护理模式在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索,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提供最佳护理模式。
本次的2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进行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56:44,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5岁和75岁,年龄均值为(59.63±3.65)岁;而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55:45,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6岁和77岁,年龄均值为(60.53±4.8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脏功能为I-Ⅲ级,年龄在40-70岁。本研究已获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1.2 排除标准
肺部疾病、肢体活动障碍,血流动力学障碍,不具备正常的认知功能、不能够配合康复治疗并不排除其他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障碍患者,无法全程参与本课题研究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心脏康复护理,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在病情缓解期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加强心理干预,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出院后给予常规随访等。而观察组采取心脏康复团队护理模式,心脏康复护理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护士一名、心理护士一名及营养护士一名。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急性期”心脏康复:稳定病情,恢复维持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
A心血管内科护士:沟通中发现问题→了解一般情况和Barthel指数评分、患者及其家庭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是否了解疾病原理、治疗方法、预测策略及必要的保健事项等);B心理护士→GAD-7、PHQ-9→干预;C营养护士→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干预
1.2.2 “恢复期”心脏康复:巩固急性期康复效果,以逐渐提高患者活动能
力,达到回归社会,防治疾病再发为目标,具体如下:
健康康复指导:疾病、药物、活动;满意度调查表:反馈了解护理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方案;Barthel指数评分:患者自理自护能力;出院后1周、1月及3月跟踪随访;饮食、药物、运动、情绪、症状等。
1.2.3 “维持期”
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内涵,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巩加强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再发,具体体现:出院后6个月及1年继续跟踪随访,且随访形式多样化,同时进行家庭随访→GAD-7、PHQ-9、SF-36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及时传播健康知识,加强自护能力。组织开展各种义诊活动→加强防控,及时筛查。
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态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应用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量表PHQ-9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含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状况、健康状况等。每项指标分数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观察组与对照心脏康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5.42±5.01,45.52±6.44,t=4.63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7.16±5.35,48.52±5.22,t=5.12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80.68±5.01)分、精神健康(80.67±4.95)分、社会功能(61.39±6.56)分、生理职能(62.87±4.33)分、情感状况(65.87±7.06)分、健康状况(56.35±6.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2±5.62)分、(60.47±6.03)分、(50.21±6.35)分、(51.32±4.23)分、(51.53±6.53)分、(50.15±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2, 8.703, 8.932, 5.821, 8.077, 4.131,P=0.000)。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疾病负担第一位的疾病,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且发病率及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续的病程及治疗会降低患者依从性,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患者病情,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3],参与心脏康复(CR),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心血管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心脏康复团队护理模式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状况、健康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心脏康复团队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脏康复护理方式,该模式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整体预后。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团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冠心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具有显著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