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
产后出血,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分娩者出血量达500 mL以上[1],临床实践发现[2],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分娩后2小时内,发生率约为3%。作为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产后出血已经成为引发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4]。产后出血主要表现出产道持续小量出血或出血量多、急的特征,若治疗无效,就需使用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盆腔血管结扎术等进行止血,严重者,甚至会行子宫切除术。为了有效避免手术治疗,临床上应合理利用缩宫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等药物,使产后出血量得以有效控制。本院在治疗产后出血产妇时,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疗效确切,今将具体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治疗多名产后出血产妇,于其中选取68例展开研究。纳入标准:产后出血倾向,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依从性差。以治疗方法为依据对所选产妇分组,常规组34例,年龄22~37岁,平均(30.5±3.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1.2)周;观察组34例,年龄23~36岁,平均(30.3±3.9)岁;孕周38~41周,平均(38.5±1.3)周。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常规组行常规治疗:针对剖宫产产妇,宫体注射缩宫素(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82,规格10 U/1 mL)20U;针对自然分娩产妇,肌注缩宫素20U。所有产妇含服0.2 mg米索前列醇片(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 mg)。
观察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针对剖宫产产妇,子宫宫体肌层注射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1 mL:250 μg);针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宫颈处注射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后,密切观察产妇病情,若15 min后仍出血,可再次注射。注射总次数不高于4次,总药量在2 mg以内[5]。
(1)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用药15 min,子宫收缩反应显著,出血量小于200 mL;有效:用药30 min,子宫出现收缩反应,出血量在200~500 mL;无效:给药多次,子宫未出现收缩反应,出血持续进行,需立即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2)产后出血情况: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
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73.53%(25/34),其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9例;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其中显效27例,有效5例,无效2例;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χ2=5.314,P=0.021)。
产后2 h出血量:常规组(485.6±17.1)mL,观察组(270.1±12.5)mL,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t=59.324,P=0.000)。
产后24 h出血量:常规组(521.7±23.0)mL,观察组(319.8±20.7)mL,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t=38.046,P=0.000)。
产后出血病情发展迅速,且病症严重,需要医疗人员快速诊断,并给予紧急救治,若治疗不及时,将会造成产妇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只能实施子宫切除术,影响产妇恢复[7]。作为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宫缩乏力会导致子宫壁血窦无法关闭,引起出血,削弱垂体功能,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生休克[8]。鉴于此,临床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是关闭开放的血窦、加强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9]。本研究常规组患者使用了缩宫素,虽然其能够增强肌纤维收缩能力,并刺激平滑肌收缩,但受体位点剂量饱和之后,再次增加剂量,将无法实现提高子宫收缩力的效果,反而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10],影响预后。所以,缩宫素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一定限制。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子宫有很强的收缩作用,可在产妇胎盘部位发挥止血功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抗15-羟脱氢酶灭活作用,使半衰期延长,加强药物活性,止血效果可以快速显效,并加长作用时间[11]。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腺苷酸环化酶有抑制作用,可阻断环磷腺苷合成,增加钙离子浓度,促进肌纤维收缩[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可见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效果突出,血药浓度在15~30 min内即可达到最高,减少药物用量。另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产后出血方面的实践价值突出。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等优势,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