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飞
401420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重庆
视神经脊髓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视空间功能受损、脊髓性间歇破行等,是一种致病因素尚未明确的神经内科疾病。视神经脊髓炎的治愈率相对较低,且在进行诊断时也相对困难[1-2]。本研究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9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表现、眼底检查、免疫学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详细过程如下。
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视神经脊髓炎患者29例(58眼),参照Wingerehuk诊断标准,脊髓T2W1异常信号均超过3 个椎体节段,且通过MRI 检查,均发生异常改变,血清NMO-IgG 显示为阳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9 例,女20 例,年龄25~58 岁,平均(40.2±4.9)岁;病程5~135个月,平均(43.7±8.9)个月。
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检查,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免疫学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和血清检查)以及MRI 检查。MRI 检查时,采用3.0 T 超导型MRI扫描仪,横断面自旋回波T1W1重复时间设定为135 ms,回波时间设定为2.55 ms,采集次数为2 次,矩阵为256×210;快速自旋回波T2W1重复时间设定为4 040 ms,回波时间设定为84 ms,回波链长度为9,采集次数同样为2 次,矩阵为320×250;Flair 成像重复时间为8 500 ms,回波时间87 ms,回波链长度为8,采集次数为1 次,矩阵为256×256,翻转时间设定为2 500 ms。于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比剂钆,注射剂量为0.1 mmol/kg,对矢状位和横断面进行扫描。检查结束后,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症状与体征情况:29 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视神经炎9 例(31.03%),主要临床症状为急性视力减退,眼球胀痛,眼球移动时症状明显加重,视野表现为向心性缩小;急性脊髓炎20 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灶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上肢无力7例(24.14%),发生不对称瘫痪4 例(13.79%),肢体具有针刺感或灼烧感6 例(20.69%),膀胱功能发生障碍2例(6.90%),消化系统功能发生障碍1例(3.45%)。
眼底检查情况:29 例(58 眼)中,急性视神经炎12 眼(20.69%),视乳头发生水肿现象; 球后视神经炎19 眼(32.76%),眼底正常;视神经萎缩15 眼(25.86%);其余12 眼视神经并没有发生明显异常。
免疫学检查情况:(1)脑脊液检查方面: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24发生异常12例(41.38%),髓鞘碱性蛋白发生异常19例(65.52%),寡克隆区带呈阳性6例(20.69%)。(2)血清检查方面:血清NMO-IgG 检查呈阳性18例(62.07%)。
MRI 检查情况:没有发现异常17例,脑内出现病灶12 例。病灶位于第三脑室旁伴左侧颞叶内侧,横断面检测显示双侧丘脑呈现斑片状高信号,边界模糊2 例;病灶位于脑桥被盖,横断面Flair 成像显示,病灶呈小片状高信号1例;左侧中脑大脑脚条状异常信号2例;病灶位于右侧第四脑室周围3 例;双侧侧脑室旁多发病灶2 例;右侧放射冠条带状异常信号2例。
由于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也常会出现错误[3]。但本次研究中所采用MRI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同时通过与临床症状、免疫学检查、眼底检查等指标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准确率。总体来说,实验室检查对于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鉴别,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经MRI 检查可发现位于第三、四脑室以及脑桥部分的病灶,具有明显特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