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化湿活血方治疗慢性肾炎47例疗效观察

2019-01-17 16:21吕奇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2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尿常规肾小球

吕奇

430014武汉市中医医院肾内科,湖北武汉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形式各有不同,病程长,进展缓慢,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疾病。2016-2018年应用自拟益肾化湿活血方治疗慢性肾炎患者47 例,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47 例患者,男32 例,年龄20~55岁,病程1~9年;女15例,年龄21~55岁,病程1~8年。

纳入标准:参考《肾脏病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进行[1-2]。①起病缓慢,临床症状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病程持续3 个月以上;②有一种或数种不同程度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临床表现;③排除继发性或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方法:47 例患者均采用益肾化湿活血方治疗,方药组成:菟丝子15 g,黄芪30 g,淫羊藿20 g,苍术20 g,白豆蔻10 g,茯苓10 g,红花6 g,川芎6 g,水蛭3 g,地龙6 g。水煎400 mL,分2次口服,1剂/d,连续用药8周。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指标明显减轻;②有效: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好转,尿常规检查指标改善;③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结 果

47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36%。

典型病例

患者,男,27 岁,2018年6月12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患急性肾炎,因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迁延发展为慢性肾炎,至今尿常规检查阳性,尿蛋白波动在(+)~(++)之间、潜血波动在(-)~(++)。现症见:颜面黧黑,下肢轻度水肿,时有颜面浮肿,腰酸困,怕冷畏寒,疲乏无力,饮食一般,大便稀不成形,舌暗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无力。查肾功能示正常,尿常规示隐血(+)、蛋白(++),诊断为慢性肾炎。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湿瘀内阻,治宜益肾健脾、化湿活血。采用益肾化湿活血方治疗,1 剂/d,水煎服,分早晚2 次饭后温服。嘱其调饮食,避风寒,适劳逸,畅情志。服药14 剂后复诊,诉水肿消退,腰酸困、怕冷畏寒、疲乏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守方继续服药,连服6周后停药,患者症状消失,复查尿常规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

讨 论

慢性肾炎可归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等范畴。本病病程绵长,病因复杂,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或七情受损,或饮食起居不慎而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本虚为主,尤以肾虚为要;标实多见水湿、血瘀。肾为水之下源,主水藏精,肾虚不固,则气不化水,固摄无权,封藏失司,精气不固,而发本病。先天不足,肾精不足,加之烦劳过度,或平素嗜食肥甘辛辣之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则水湿不化,湿浊潴留;病情日久,正气亏虚,复感外邪,而诱发本病。病情迁延反复,正气虚弱,血行迟缓而致血瘀,或水湿郁久而致血瘀,或久病入络而成血瘀。

针对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确立以益肾健脾治本,化湿活血治标的治则,拟定益肾化湿活血方。方中菟丝子辛以润燥,甘以补中,为平补阴阳之品,可补肾阳、益精血;黄芪甘温,善入脾肺,为治内伤气虚之圣药,可大补元气,为补气升阳的要药,使气旺则血行,瘀消而不伤正,二者共奏温阳补肾、益气健脾之效为君药。淫羊藿可补肾壮阳袪湿,以助补肾健脾之效;苍术可燥湿健脾以和脾胃,白豆蔻可温中化湿行气,茯苓健脾利水渗湿,三药合用达祛湿化浊之功;红花活血化瘀通经,川芎活血化瘀行气,二者达活血化瘀之功。虫类药物“无微不入,无坚不破”[3],水蛭咸苦平,能破血通经逐瘀消瘕,增强活血化瘀之功。研究表明水蛭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可以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肾小球硬化,减轻蛋白尿[4]。地龙咸寒,长于行散走窜,通经活络。二者虫类药,达消癥散结之功。纵观全方,诸药合用,以益肾健脾为主,祛湿化浊、活血化瘀为辅,补而不滞,扶正与祛邪兼施,故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尿常规肾小球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尿TGF-β1检测在诊断慢性肾炎中的临床应用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