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锋
(佛山供电局,广东 佛山 528000)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电力持续供应的能力。它是供电系统考核电能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断社会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反映了电力工业满足国民电能需求的程度。为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必须有力保证供电可靠性。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提高配电运行中的供电可靠性。
目前,配电系统技术无法与时俱进,导致无法满足更加复杂的设备运行需求,影响供电可靠性。某些地方规划配电网时未利用智能设备和先进技术,没有构建自动化电网系统,导致运行故障频繁,且运行管理效果不佳。我国当前的电力自动化技术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实际应用时存在许多问题。然而,频繁的检修配电系统将导致多次停电,无法提高供电可靠性。
当前,配电网的线路依然是放射形分布的发电源,需要较大的供电半径,覆盖广泛,无法满足实际的用电需求,导致时段性或区域性的断电,供电可靠性差。同时,由于配电网的放射性结构,只有少量的分段开关,使得独立性较强的各电源之间无法很好地协同配合,影响整个配电网系统的顺利运行。此外,线路经常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将存在较大的运行故障风险。
配电系统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长时间的运行导致线路设备老化。为保障良好的配电线路和设备工作性能,电力部门需要进行定期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维修前需要配电系统停电,以保障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供电运行,影响供电可靠性[1]。
落实按时、非定时的电线装置运营管制作业,加强检查和测量关键电信频率的工作力度,且在电压和断路设备上安装预防设备,核实电线等地方是否有障碍物,提前做好因季节或天气出现故障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小雨、雪、雷电等天灾导致的电线事故范围。如果电线由于地理原因无法达到标准,尽量使用绝缘电线代替裸露位置,以便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对于有较多雷电或环境不佳的地方,可使用20 kV的电线替代10 kV架空电线[2]。
定期修剪电力线路中阻挡的树枝等物,并将电力通道清理通畅。连接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线和高压线时,应留充足的安全距离,减轻彼此间产生的不良影响。日常应巡视和维护线路,及时更新已老化的设备,通过在线监测时刻掌握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安装设备时,应考虑交通事故产生的障碍,需在设备处做清晰的标记或安装减速带,而视觉无法触及的地方不安装设备。同时,加强配电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检修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缩短修复线路的时间。对于易发热的线路部位进行编号和档案建立,详细记录巡视工作。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对发现和处理的问题制定检查和维修方案,力求逐步解决。雷电导致设备故障的防护工作必须落实到位,同时普及避雷器的应用知识,缩减停电抢修时间。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检查接地体和防雷装置引下线是否生锈、腐蚀,并经常检测变压器、接地电阻等[3]。
电网结构合理化可保障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改造电网时,必须考虑其经济性、技术性及安全性。改变传统陈旧的供电模式时,加强和完善配电网架的重要条件是增加二次变电站间的线路,减少迂回路线,更新替换导线载面,且合理调整供电的半径和走径。使用的设备必须达到较高的可靠性水平才能进行组合,通过联系其他系统构建易维护且一元化运行的最理想网络。改造线路和重新构建的设计中,应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线路应避开树林等障碍物;和道路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将预应力电杆运用在主要道路旁,避免车辆撞击时折断。装置断路设备必须选择合适的地方,可以分段操作电线。一旦出现电线事故或需要进行维护修理工作,需要减少停电范围,提升转供实力,同时保障断路设备的整定值,实时调节断路设备的电流数值[4]。
为使配电系统的各个装置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保持分配电能的作用,应使用具有高安全性能、品质优良、修理次数少的设备,充分发挥其用途,创建电能网络的硬件知名度。对于能力强的电力单位,可利用通信网构建和创新具有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自动化,监督、管理分配电能网络的整个过程。利用收集处理电路事故信息的功能,定位检查事故发生的不同位置,通过操纵实现复原供电。随时了解各个配件在网络中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前消灭电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除了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网络结构,还需要严格系统的管理措施,保障检查、维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分配电能网络的科技含量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渐增长,电力单位必须重视职工的综合素养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实际能力。创建供电安全性能的基本信息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或精准计算用户的断电时间提高其实时性。改善故障处置等相关机制,使安全性管制作业更完整。同时,尽量缩短停电时间,营造良好、安全的供电环境[5]。
配网自动化可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消除线路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过监测用户计量表的故障情况,防止发生窃电,同时能够准确识别故障电流的控制器并进行远程操作,迅速隔离故障并快速复电。对于10 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使用重合器,需配合环网柜实现配电自动化;分段器、重合器可在树状或10 kV辐射线路中使用,借助远方自动化功能开关实施控制,进而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
综上所述,提高配电运行中的供电可靠性,可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电能支持。提高供电可靠性离不开先进技术、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与政策保障,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品的作用,结合实际统筹安排,构建最佳的配电系统,真正实现线路管理自动化,保障线路安全的同时,减少维修线路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