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钟
(1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陕西 咸阳 712046,jzh098@126.com;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标准化病人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发挥的不可或缺作用正在凸显。作为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标准化病人教学已被纳入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成为验证、强化、应用临床诊断理论和方法的必要环节,并逐步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考试考核体系,成为医学人才评价的有效方法。但也必须看到,标准化病人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在推广、应用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同时,深化标准化病人教学研究,拓展标准化病人教学的理念和内容,是应用、发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标准化病人教学具有丰富的医学人文教育内涵和人文素质教育实训功能,在理论上应思考和揭示标准化病人教学的人文意蕴,在实践中应强化标准化病人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标准化病人教学在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严格意义上的医学教育标准化病人教学始自1963年,该教学方法一经问世,便得到快速传播。1989年,仅美国、加拿大就有94所医学院校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应用了标准化病人教学。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将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应用于执业医师考试,作为评价应试者临床能力的方法。进入21世纪以后,标准化病人评价、标准化病人教学越来越规范化,其在医学教育、医学考试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
其实,标准化病人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传统。从医生培养的历史看,标准化病人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近代、现代都有应用,甚至可以说,在医学院校教育之前,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在医学的院校教育之前,医学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的。师傅带徒弟的基本形式是为病人诊断、治疗疾病,即以病人为对象的教学。其中,常见疾病的典型症状、疾病的规范诊断治疗无疑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种面对病人的教学,与当下的标准化病人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包含着标准化病人教学,可以说,是古代医学传承中的标准化病人教学。因为,标准化病人教学首先是面对病人的教学,其次才是由标准化病人实现的教学。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在医学院校教育日益发达、规范的当今时代,标准化病人教学会异军突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标准化病人教学发展的必然性何在?表层的分析是,社会对医务人员临床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医学院校对毕业生难以胜任临床工作的自我反省和临床医学教育的自我完善。还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标准化病人教学快速发展的深刻原因在于当代医学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向人文医学的转变。
走向人文医学是当代医学发展的本质特征。与古代自然医学、近现代生物医学不同,当代医学的人文性质不仅表现为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医生的信念,还突出地表现在医学理论自身,存在于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内容的医学基本观念、基本框架之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上注重人的整体统一性,是医学的伟大的进步,如“综合急诊”“发热门诊”“胸痛门诊”“腰痛门诊”“腹痛门诊”等临床科室的建立都体现了临床医学注重整体、注重综合的特征。但必须指出,当代医学进步不仅标志着医学思维方式实现了质的跃升,全面的思维方式取代了片面的思维方式,还标志着医学道德的进步。因为,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即人区别于狭义动物的最为本质的特征[2]。近年来,人文医学的理念通过整合医学显著地表现出来。
樊代明院士将整合医学的目标表述为:“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合理、更符合生命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断及治疗和预防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3]。整合医学“将在解决医学专科过度细划、医学专业过度细化、医学知识碎片化所致问题中起决定作用”[3]。可以断言,整合医学从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在临床上的普遍落实,会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绝不会一蹴而就。建立整合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体系,必须克服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医学专科过度细划、专业过度细化、知识碎片化的片面性,解决医务人员知识、技能过分单一的问题。而全新的整合医学知识、技能体系的构建和在临床上的实施,则必须以医务人员素质的提升为基础。樊代明院士认为医学的未来发展“贵在整合、难在整合、赢在整合”。在笔者看来,其“难”就难在医务人员观念的转变,包括培养医学生胜任整合医学实践的素质[4]。标准化病人教学的意义正在于此。
标准化病人教学有着显著、深刻的人文内涵。人们大多把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看作标准化病人教学的目的。其实,标准化病人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绝不仅限于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还突出地表现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上。标准化病人教学是围绕“真实病人”开展的以培养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就素质培养而言,包括培养对病人的尊重、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等。
人文医学素质教育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等价的。人文医学素质教育是当代医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因为,当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和本质特征是人文医学。关键是如何培养符合人文医学要求、胜任人文医学工作的医学人才?其中,人文医学的素质教育或曰当代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做什么?这就说到了提高素质教育实际效果的问题。
2015年,笔者提出并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训教学。笔者认为: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实训教学不仅是医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训教学也应纳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系统。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严密的思维、科学的沟通方法、严肃的治学态度、自觉的守法行为等人文素养、能力,与严谨的技能操作一样,也都来自实践,都需要实际训练,也都是在实践中养成的[5]。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是针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理论、重视课堂讲授、重视知识传授等问题提出的,也是对部分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总结。近年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实训的理念、扎实开展实训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采纳,我们要及时总结,促使其全面推广。但从医学教育全局和进一步提高人文医学素质教育实际效果的要求角度思考,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与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相对应,还需要做的工作是,医学教育各环节要齐抓共管,形成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合力。比如,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感悟医学基础知识、规范操作技能的人文基础。只有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完美结合,才能培养理想崇高、道德高尚、知识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医学人才[5]。人文医学素质教育实训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狭义的、直接的人文医学素质教育和赋予传统技能培养新意的、广义的人文素质教育。为提高人文医学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加强狭义的、直接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包括扎实、深入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是非常必要、重要的,但同样必要、重要的是扎实、深入开展广泛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针对医学教育的分工和学术化、精细化发展提出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临床能力培养本来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块不可分割的“整钢”。但近代以来,医学教育从医院中分化出来后,便逐步走上了分工、学术化发展之路。本来,生物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质与人文科学性质的理论分野,不过是从事科学技术学科、从事人文学科的人们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同一的对象——医学及其活动的理解。但是,他们各自的学科、学术背景却左右了他们对医学的理解和说明,且渐行渐远[6]。标准化病人教学所蕴含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和所发挥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就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体现,这是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加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是医学基础课程教师、临床课程教师与人文课程教师的融合,是医学教育发展的一次质的跃升。
医学教育实践上的自觉根源于对正确理论的坚信。实现标准化病人教学的人文医学素质教育实训功能,关键在于牢固树立人文医学理念、克服根深蒂固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巨大惯性和惰性。从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新定义,1977年G.L.Engel《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到今天的整合医学大势,既充分说明了人文医学理念的正确和坚持人文医学理念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落实人文医学理念的困难。生物医学教育模式根源于生物医学,着眼于人的生物性质,其特点是强调差异、强调分工,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但已经约定俗成,形成了思维、专业课程设置、管理上的定势。人文医学教育模式根源于人文医学,着眼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性质,强调整体、强调合作,在理论上是全面的,在实践上是有益的,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思维、专业课程设置、管理上需要不断探索。标准化病人教学是人文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诊断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将诊断学教学归结为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和技能、重视“病”而忽视患病的“人”、弱化与患者沟通的做法,即存在诊断学教学知识化、技能化的倾向。应当说,标准化病人教学是对这种倾向的纠正。但是,这个纠正有一个过程。目前的标准化病人教学还或多或少地带着重知识重技能传授、轻素质培养,重“病”轻“人”的问题。
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模拟真实病人为对象的教学,“求真”是其追求的目标。求真,不仅在于标准化病人训练上求真,医学生对标准化病人“病史”采集上求真,更在于医学生在与病人沟通中学习、追求“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意义上的求真,即培养学生对“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正确认识,追求“仁”与“术”“精”与“诚”的内在统一。
实现标准化病人教学的人文医学实训功能,从事医学人文素质教学的教师要与从事临床技能教学的教师携手,两大类学科要相互融通,形成合力。目前,实训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上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接受,实训教学也逐步纳入一些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一些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也在努力体现人文精神。但是,由于人文课程教师、医学专业教师在知识、技能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状况,要在标准化病人教学中彰显人
文精神,实现其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必须探索临床学科教师与人文学科教师密切配合的途径和通力合作机制。比如,临床学科教师与人文学科教师互相学习、听课,在知识、技能上补短板,共同制定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案,一起研究标准化病人教学中人文素质实训与临床技能实训的交叉点,联手培训标准化病人,一起评定学生成绩。
标准化病人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功能的实现还依赖于医学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联合用力。标准化病人教学不仅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而且是社会正能量在医学人才培养上的彰显。因为,在标准化病人教学中担当重任的标准化病人主要来自社会。标准化病人,从健康的角度说,既有真正的病人,也有健康人;从职业的角度说,既有导演、演员,也有不懂任何表演技巧的来自各行各界的人。他们加入标准化病人行列,接受标准化病人培训、担当标准化病人的基本动力来自培养医学人才的社会责任。在许多院校的标准化病人教学中,标准化病人表演逼真,反馈恰当,配合度高,重复性好,在诊断学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生考核、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