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宇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简言之,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细读文本。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对小说的文本细读,要从文本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入手,细致分析语义、语气、修辞等因素。以圈点勾画的形式、以阅读批注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思考、分析、质疑,进而理解小说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把握小说通过人物反映的现实世界和社会生活。小说阅读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细读文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小说人物为本,细读作品
文學就是人学,小说尤其如此,因此对小说文本进行品读的过程中,以人之常态、常情、常理去揣摩理解文本是常用的方式,但人物总是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的存在,小说中的人物也不例外,因此小说的文本细读要以小说人物为本,通过细读,准确把握小说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并在尊重、理解这一社会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去分析、解读人物。唯此,才不至于因单凭读者个人的生命体验或主观想象而出现阅读隔膜和理解障碍。
二、以小说作者为本,细读作品
文本细读强调文本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但是作品是很难完全脱离作家而存在的。《孟子·万章下》中就有“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的说法,知人论世一直是传统阅读欣赏的重要参考。许多近现代中外文艺理论家也认为文学作品不是空中楼阁,作家与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波兰20世纪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罗曼·英加登就认为“作品的总的构建和它各种属性的形成也可能有赖于其作者的心理属性和才能,决定于他思想的类型和智慧。在这种情况下,作品也可能或明显或不明显地带有作者个性的痕迹。”鉴于此,细读文本时如果能对作家的生平、思想、人格以及创作背景有一整体的了解,常常有利于读者把握作品内涵。例如阅读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 如果教师能首先指导学生细读作者的《〈呐喊〉自序》,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写作缘起、创作目的等,再对小说本身进行细致品读,不仅能帮助理解文本,还能更全面、立体地理解鲁迅的精神品质。
三、以阅读学生为本,细读作品
课堂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对话的过程,必须尊重学生、教师、文本的主体性,并力求达到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见解和体验。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的教学指导过程中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多元视角,从多角度理解学生立场、尊重学生观点,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根本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尊重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文本不等于天马行空,对学生细读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跑偏”现象要及时指导,才能真正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品质等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