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宏,向 雄
(1.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湖北 大冶 435100;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管囊肿及椎体滑脱临床比较少见,影响因素较多,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这类疾病治疗方案常选用的开放性的手术治疗,直接进行椎管囊肿切除、椎间盘摘除及椎体融合等治疗,治疗效果较好[1],但是治疗过程开放性损伤较大,费用较高,同时治疗后有部分症状不能完全消失。推拿合并其他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骶管囊肿及椎体滑脱有着较好的疗效,而且简单方便,相比开放性手术而言,基本上没有二次损伤的产生,更加有优势。现将住院期间收集的1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囊肿腰椎滑脱病例报道如下。
赵×,女,53岁,因“右小腿及臀部麻木、胀痛半年”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后出现右侧臀部疼痛痛,右小腿外侧麻木、胀痛,久坐久站后疼痛及麻木感加重,曾于私人门诊进行腰部推拿、针灸及局部穴位注射(具体注射药物及注射点患者未能描述清楚,具体不详)等治疗,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既往史:5 a前查出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手术,其他无特殊,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史。无药食过敏史、无家族史,约5 a前子宫手术后停经。查体:体温36.1 ℃,脉搏69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9/68 mmHg,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腰部肌肉僵硬,腰椎生理曲度变浅,L4~L5右侧棘旁压痛(+),骶骨压痛(+),右侧环跳穴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梨状肌紧张实验(-),双侧“4”字试验(-),双侧屈髋屈膝试验(-),跟臀实验(-),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检均未见异常,类风湿因子(RF)21 IU/mL↑,抗0、血沉、HLA-B 27未见异常。腰椎MR平扫示:L4~L5、L5~S1椎间盘向后突出,L4椎体向前Ⅰ度滑脱。入院后行红外热像检查示:腰部不规则高温热图改变,伴右臀相对低温改变;双下肢不对称热图表现,右下肢外侧偏低温改变。腰椎DR检查示:腰椎退行性改变,L4椎体向前Ⅰ度向前滑脱。诊断:①腰椎间盘突出症;②骶管囊肿;③椎体Ⅰ度滑脱。
图1 腰椎MR平扫图
患者述右小腿及臀部麻木、胀痛症状基本消失,久站后偶有右小腿酸胀感,未诉其他不适,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干预椎管内神经根受压后产生水肿的消退、粘连的解除、炎症渗出物的吸收等多种因素,而不是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回纳”[4]。刘兵等[5]通过对比中医手法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表现及影像表现,治疗后本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但突出椎间盘MRI的信号机形态改变并不明显。《黄帝内经》有云:“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通过推拿手法刺激,不仅在物理学观点上缓解了局部的肌肉紧张,还能够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局部甚至全身的形成代谢水平提高。骶管囊肿多是神经根处脑脊液通道粘连,累计形成囊肿,早期囊肿多无症状,增大后随着体位的变化牵拉神经根而造成的症状,可单发也有多发呈串状,常见的症状有腰腿痛伴下肢肌力、感觉减退,甚至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性功能障碍等,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进行包膜切除、粘连松解[6]。腰椎滑脱是由于急慢性损伤导致椎体位置发生改变,造成神经、椎管、肌肉及韧带的损伤,导致各种神经肌肉的症状。目前对于腰椎椎体滑脱外科采用的椎管减压,固定复位,植骨融合处理,减压发范围包括黄韧带、椎间盘、增生的小关节、侧隐窝,有椎管狭窄症状者需要行椎管成形术[7],然而其推拿治疗机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似。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管囊肿及腰椎滑脱的过程中,打破其错误的平衡状态,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从而减轻椎间盘、骶管囊肿及腰椎滑脱对神经的压迫,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因此,通过推拿结合理疗治疗的保守疗法,以助机体调节、建立新的状态,促进疾病的愈合。这给我们在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不断增加传统推拿疗法的适用范围,促进推拿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