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文护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2019-01-16 13:39潘绍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委会护理学关怀

潘绍山

(1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北京 100029;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

近年来人文护理在国内悄然兴起,方兴未艾。人文护理的兴起正顺应了如下几大趋势:一是全球化视域下,人类集体性精神不适对人文关怀的期待;二是医学科学发展与人文医学的兴起对人文护理的召唤;三是护理实践面临诸多实践问题与困惑对人文护理的迫切要求;四是发达国家人文护理学科快速发展的启示;五是“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我国人文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修订学科目录的时候,把护理学定为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前三个半二级学科在国家层面和各省市都有学术组织,唯独护理人文方面还没有。

1 成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

2008年,笔者担任中华医学会的全国护理伦理学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针对当时医患纠纷发生的案例,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难点、热点、痛点问题及突破伦理底线的极端个案,当时提出起草一个护理伦理宣言或守则,很快得到相关领导、专家和全体委员的积极响应和支持。100多名护理专家和多学科专家、学者、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历时4年,先后修改33稿,制定了《护士伦理准则》,于2012年在天津召开审修定稿会时,时任中国高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副理事长张金钟教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希望笔者牵头成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发动全国更多的护理同行,继续抓好《护士伦理准则》在临床的执行落实,对正在兴起的人文护理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

筹备伊始,举步维艰。没有可借鉴的范例和实践,分不清、辨不明的一系列名词概念:医学人文、人文医学、健康人文、护理人文、人文护理……通过查阅文献,请教专家、访谈学者,边干边学,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起步了,大家达成共识,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凝聚海内外的人文护理精英,成立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平台,对人文护理学术领域做一个全面学习和探索。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的700多名热心人文护理同行支持下,2015年在广州隆重召开成立大会[1],宣布了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被赞誉在本学术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年轻的委员带领团队设计专委会会徽,专委会宗旨:以“文”化人,让“人文”为护理学导航,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开创当代中国特色人文护理院校教育、临床实践、护理管理、科学研究的新篇章,为民众谋福祉。

2 人文护理实践思考与探索

2.1 确立发展目标

将专委会办成一个有关人文护理学习、信息共享、学术争鸣、增进全国护理同行、跨学科专家和国际同行学术交流和建立友谊的平台。全体委员凝心聚力,建章立制,依规守法,抓好专委会自身建设,将专委会打造成委员们的学术圣殿,友情港湾,人文护理学术人才成长的基地,国内人文护理的品牌。

2.2 构建十三五发展蓝图

抓好《护士伦理准则》执行落实;设立人文护理专项科研基金;创建(全国)人文护理示范基地;构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人文护理学科创新体系;开展人文护理理论和技能培训内容、形式、方法的系列研究和实践;围绕国家“医改”,结合本学科出现急需解决的人文社会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商讨对策;探索人文护理如何与社区护理、慢病管理、老年居家护理、志愿者服务等与国计民生的实践问题接地气,造福民众;编写人文护理丛书和教材;在相关护理核心期刊杂志上开辟“人文护理”专栏;开展智慧护理与人文护理等领域的创新融合和推广应用等。

2.3 根据目标和规划,真抓实干开好局

2.3.1 首个《护士伦理准则》开始在临床执行落实

2014年国内首个由学术组织撰写的中国《护士伦理准则》公开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上发表[2]。因中华医学会学术组织改革,其下的全国护理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大多数成员,加入到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大家提出首先要力推和抓好《护士伦理准则》执行落实接地气,在河南、上海、天津、重庆、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新疆、南部战区总医院等地区的委员单位,他们以开办继续教育学习班的形式举办专题讲座,河南省护理学会连续三年举办专题辩论赛,将《护士伦理准则》成为新护士岗前培训第一课,并将准则每一条内容,分解成护士容易理解执行的护理行为指南,纳入相关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有力的普及了《护士伦理准则》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准则在临床实践中的落实。

2.3.2 首批人文护理专项科研基金,立项课题成果突出

专委会成立之初,筹措设立了“人文护理专项科研基金”,科研中心对委员们提交的200多项科研标书,通过评选立项51个课题,2017年中期考核评估,2018年最终确定结题30项。共发表论文126篇,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9项;获批专利6项,培养人文护理方向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由临床学组尚星辰、金晓欢、林征等委员牵头的《医院人文护理实践现状的全国多中心调查》[3]做出了大量有意义的实证数据。

2.3.3 首批人文护理示范单位,彰显教学培训引领作用

专委会组织制定《人文护理示范基地评审标准和实施方法》,标准实施以后,2017年开始接受评审,有28家单位报名,通过网审,组成总会领导、护理专家、跨学科专家为主的评审团队,实地考核评审,评出3家单位为首批“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全国人文护理示范基地”。分别是武汉协和医院、苏州大学护理学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这些示范单位在临床开展以人文护理关怀示范病房的系列理论与实践模式的试点研究、对在校护生建立以国学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教育、对临床护士的职业精神培养教育和管理机制上,各具特色,走在国内前列。三个示范单位开始了接地气的工作,派讲师到全国各地去讲学,到地级市、甚至到基层医院联合办班,推广普及了人文护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2.3.4 首个跨学科学组在人文护理专委会成立

要开展人文护理,深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补充相关人文学科人才和知识的短版,护理也要跨界联合,这是当今学科发展的大趋势。人文护理跨学科学组2018年在长沙正式成立,集合了一批有国际学术背景的10多个人文社科专业的名院专家学者和社区、医疗机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70多名中青年才俊,为人文护理的发展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形成了国内第一个人文护理学术共同体,也为人文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学术上创立中国学派,构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 。人文护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了人文护理的科学研究、人才成长、理论发展和人文护理实践的创新。如首席跨学科专家张新庆教授,2010年参与了《护士伦理准则》的研究和编写,两次主持《中国护士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主编出版专著 《护理伦理学:理论构建与应用》。

跨学科学组组长程瑜教授领衔的团队,以“健康中国背景下照护人类学理论与应用体系研究”项目,在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功立项。对人文护理文献的定量分析表明:我国人文关怀护理论文质量在提高,研究领域在扩大,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日趋丰富[4]。

2.3.5 专委会学术年会,首显学术品牌效应

学术年会是检验一年一度专委会和全体委员人文护理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每次年会精心设计主题,精选主讲专家学者,大力推荐委员的精品论文和开拓创新的专题讲座。因此,参会人数越来越多,一些海外学者自费来参会,每次年会都成为国际性的人文护理学术盛会。成立大会完成了专委会的创建,被李建华会长赞誉为“三个没想到”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武汉协和医院承办的全球人文护理大会,有10多个国家护理同行参加,国际著名护理人性关怀首创专家华生博士赞誉为:是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护理人文关怀学术领域内组织最好、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盛会;苏州年会以“海纳百川、仁爱臻善”为主题,被大家赞誉为“三高”,具有国学特色的精品年会;2018年由湘雅医院承办的以 “初心”“共情”“和谐”为主题的国际性年会,无论形式、内容、会务管理等被誉为“高大上”的人文护理学术盛宴。年会日益成为委员们向往的盛会,也突显了年会人文护理学术品牌效应。

3 《人文护理学》的理论体系思考探索与构建

3.1 编写目标

从专委会成立一路走来确实艰辛,也深知当前临床护士和护理对象、院校学生、在人文护理方面的需求是什么。面对这一突出问题,提出先写一本人文护理的指南或者初级读本,委员们很快达成共识。并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立项为80万字的专著,编写的目标是:力争初步写成具有中国特色,接轨国际,融合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成为国内当前第一本结构清晰、内容系统、实用性广、可操作性强的广大护理人员实用的参考书。

3.2 理论准备

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国内外著名人文社科专家原著、历史资料、请教多学科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基本理论准备。探索追寻人、人文、文化、文明、人文学科的概念内涵;追寻科学学分类、门类、一级、二级、研究方向;追寻医学人文与人文医学、健康人文、护理人文与人文护理;对当前人文护理的国内外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护理人文学》《人文护理学》《人文护理理论与实践》,从书名和目录酝酿撰写花了三年时间,先后召开三次编委会。

3.3 人文护理学的内涵

什么是人文护理学?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通知[5]中指出:人文护理学是集哲学与历史、伦理学、人际关系学、文学、美学、礼仪等为一体,以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知识体系。在构建《人文护理学》目录和考虑到实践应用领域和目标时,深感这个概念还远远不能表达出人文护理学的全部内涵。

3.4 理论体系思考探索与构建

从人文护理学概念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说,初步认为应该表达如下内涵:人文护理学是将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观点、方法、艺术融合在护理人员的理念、行为、规范和实践中;以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为核心;全方位维护人类全生命周期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健康,获得舒适感、尊严感,提高生命质量;护士获得职业荣誉感和执业动力;探索护患关系互动变化规律与护理事业和谐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的知识体系。

人文护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等岗位胜任能力的护士,才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专业的人文护理关怀。基于这些基本思考,就形成了基本理论框架,以跨学科的视角,比如说将哲学、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史学、人类学、美学、人际关系与沟通学等引入到人文护理,借鉴国外护理理论家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特别是如何传承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文明,找到中国人文护理的根和魂,应用到护理的各个实践领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华民族乡土人情的人文护理,一直是本专著的努力方向。

3.5 写作思路

专著的整体结构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上篇是理论篇,从总体上阐述:人文护理学的历史渊源、概念、内涵、研究范畴、方法、思想脉络、理论基础、学科特点、讨论支撑人文护理相关学科中的核心原理和应用,找出形成指导我国人文护理实践的理论根基。各章节基本统一书写范式,譬如说人类学、哲学……这些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对护理学是怎么审视的?这些学科跟护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路径有哪些?要求尽可能融入国内外本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上篇设计13章。

下篇是实践篇,将理论篇理论、观点、知识、方法、艺术等贯穿于院校教育、在职培训、临床实践、护理管理、社区、中医临床、临终关怀、社工与志愿者服务、展望智慧护理与人文护理等10章。最终目标是要促进护理人员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关怀能力、护理质量、管理效能的提升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护患关系的良性互动和优化。既让护理对象满意,更要让护士获得职业荣誉感和执业动力,永远追求卓越,在为民众谋福祉中,让护士获得成就感。

《人文护理学》于2018年7月3日正式开笔编写,目前全部初稿已经完成。这是本学术领域中的第一本专著,多单位、跨学科、多学科的编写团队形式,是共同开创人文护理新篇章的一个新创举。专著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持续探讨,结果不一定完美,但要求编写过程一定要尽可能规范、严谨、愉悦、和谐。跨学科专家学者和护理专家们在人文护理学术领域的第一次合作,探讨切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主要是互相难以进入共同的语境,不是理论上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创新,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这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专家们要打破各自的学科壁垒和种种偏见,凭着信仰、担当、排除万难的人文精神,编委会成员中一些著名专家学者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形成了编委会的一个新的团队精神,本身就是一场人文精神的洗礼。也从学术上历练了一批跨学科人才和人文护理学术精英。

4 结语

三年多来,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工作发展顺、快、好,被总会连续2年评为全国“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和“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这是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顾问专家们精心指导的结果,更离不开一支锐不可当的精英团队。专委会集合了一批国内人文护理楷模,有6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小汤山抗非典功臣、抗震救灾英雄、援外功臣,二、三等军功荣立者、全军全国优秀模范人物等。也集合了一批国内人文护理学术精英,其中拥有硕士、博士学历委员占比达62 %,不少委员担任了国际、国家级、省市级重要学术职务,委员中还有的被美国护理科学院授予院士称号。人文护理专委会已顺利启航,中国是全球的护士大国,相信中国特色的人文护理一定会屹立世界护理之林。

猜你喜欢
专委会护理学关怀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碳减排科技专委会成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召开2020年学术年会
《护理学杂志》稿约
中国妇幼健康大会暨母婴健康管理专委会年会纪要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