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maryctt23@sina.com)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面对一个开放、多元、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很多医科大学生在生命观的选择、认同和追求上有迷惘和困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工业社会追求效益的工具理性中,生命观的本来面目逐渐走形、功能笼统、价值单调。生命观的确不能直接充当治病的角色,但是它是医疗工作的一种方法、态度和精神,指导着医疗实体活动的取向,医科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责任心是其将来从事医学工作的根本,是一切利他主义的源头。有的时候,因为没有正确的生命观指导,医疗技术不仅不能挽救生命,反而是伤害他人生命的利器。因此,医科大学生唯有树立科学合理的生命观,他们才会真正理解生命的宝贵与有限,才会去更加的热爱生命,更努力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追求生命的理想。据此,本项研究采用了自编问卷和部分学生访谈以及座谈等形式,对医科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生命观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以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大学医学院以及东南大学医学院四所医学院校的医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范围涉及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临床医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800份,实际收回702份,其中有效问卷675份,有效回收率为96.15%。问卷设计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组成,主要围绕医科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生命价值的取向和对死亡的理解等问题展开,有效样本分布如下:
表1 样本分布统计表
其一,试图了解当代医科大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考察医科大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是否可以不去依赖具体的物,而能够从生命基本的属性出发去领会生命的有限和不可逆,理解人与人生命的平等和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调查中针对医科大学生将来工作的特殊性,还专门设计了现代生命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关于生命物化和异化的问题。其二,对于医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的探知,调查当代医科大学生如何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是否能意识到如果仅仅把工作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是不够的,当代医科大学生要能体认医生这份职业的光荣和神圣。其三,对当前生命观教育现状的了解,调查医科大学生对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伦理、医患沟通等人文课程的态度、已有的人文教育中生命观教育被放在什么位置上、医科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等问题。其四,当代医科大学生如何看待死亡,死亡是从事医学工作的人经常面对的,医科大学生也不能回避。调查当代医科大学生对待死亡的真实态度,是坦然面对还是讳莫如深,对死亡的本质是否能够理性看待等。
其一,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医科大学生对于生命的道德认知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们能够理解生命的本质,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唯一和神圣,但也有不少学生对生命道德的体验、表达和理解不能理性看待,甚至对生命道德持消极态度,认为无所谓或不重要。医科大学生在入学前后都系统地接受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对生命的道德认知都具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医科大学生能不能把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区分开来,能不能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推己及人地去关心和爱护他人生命;能否在将来的工作中对待患者的真实态度、采取的医疗行动和他们今天所表达出来的是非善恶观念保持一致。调查发现以自我为中心和生命道德认知与实际行动脱节的人不在少数。在询问医科大学生对于当前不少医院乱收费的现象怎么看时,51.02%的学生认为不应该,17.55%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和不关心”,还有31.43%的学生则表示可以理解,理由是医院也要盈利和生存。问及对目前一部分医生主动索要红包和拿回扣怎么看时,38.84%的医科大学生表示自己无论如何不会收取,61.15%的医科大学生表示知道这样做不对却仍表示自己有可能收取。在与一些学生的座谈中,调查者也了解到了学生们的一些真实想法,有的学生坦诚自己不会主动索取,可是别人给也就拿着了。有的学生还说如果患者给却不拿,患者反而会不相信医生,认为是因为没有水平不敢拿,访谈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当前医疗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灰色收入甚至表示羡慕。可见,相当一部分医科大学生尚未步入工作岗位,却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已经抱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医科大学生同自己的神圣天职渐行渐远。当今医疗生活中的确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现象甚至丑恶现象,部分医务人员采取不正当手段,容易使医科大学生受此影响而形成错误的生命观,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不仅自己会处处碰壁,更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学校生命观教育要跟上,要加强对医科大学生的生命理想教育,使医科大学生对医患关系有正确的理解、有为患者生命健康负责的坚定信念和信仰。
其二,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医科大学生为救死扶伤的神圣天职感到骄傲和自豪。就目前医科大学生们的生命价值取向来讲,首先,是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对于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视。其次,是对于生命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极少数的医科大学生表现出了对患者生命的漠不关心。当医科大学生们被问到什么是医生这个职业最高的追求时,98.68%的学生愿意选择“仁爱救人”。绝大多数的医科大学生在观察和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能主动把患者的生命利益放在第一位。当被问医院来了生命垂危的急诊患者没钱支付医疗费用时应如何处理,96.3%的学生认为“先不考虑钱的问题,立刻急救”,3.50%的学生提出可以“先进行简单处理等家属或是关系人来支付费用后开始抢救”。而关于医生在医疗活动中碰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生命问题怎么办?59%的学生选择劝说患者转到其他医院,以防止不必要的医疗风险或是纠纷;36%的学生表示会尽自己能力,努力完成治疗护理工作,相信自己的技术;5%的同学选择假装不知道,先随便开些药打发患者。调查显示一方面医科大学生们对人民生命健康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学生又表现出对他人生命和自身职业的功利主义态度。当问及为什么要选择医生作为职业时,15.46%的医科大学生表达了对于医学事业的热爱,46.39%的医科大学生提到了医生的职业技术含量较高而且收入也比较稳定等,10.31%的医科大学生则坦言主要是听取了自己父母的意见,还有27.84%的医科大学生则表示没有多想。询问医科大学生是否愿意去一些缺医少药的西部地区或者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工作时,有21.34%的医科大学生提出坚决不去,有58.45%的学生提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时会去或者是去几年以后可以再回来当锻炼等,只有20.21%的学生认为如果国家有需要自己会无条件地愿意。对于医科大学生来说,要承担起医学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推动,承担起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责任。医学事业发展本身蕴含了极大的生命价值,具有价值合理性,从事医学的人应该追寻一定的生命价值目标。
其三,调查显示医科大学生对中西医生命观的历史发展、中西方生命道德的历史传统、当代生命伦理的发展等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现在医学院校在这方面的教育非常不够,理论教学以灌输为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育效果不明显。调查中让医科大学生谈谈中西方的生命道德,仅有3.37%的医科大学生表示自己很了解也愿意谈一些具体的生命道德,94.68%的学生表示了解一些但不够全面,很想进一步学习,极个别的医科大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感兴趣。在访谈中调查者也发现,那些自认为比较了解或是了解一些的学生很多是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医科大学生对生命道德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但是如果学校的生命道德教育还是以灌输论为主导,偏于理论化和原则化的教学,对医科大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当代医科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不仅要很好地规划教育内容,还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切实地增强生命道德的导向力,而不只是形式教育。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前,学校的生命观教育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良性的互动。当问及医科大学生是否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新政策、是否关注过国家卫生资源的宏观分配等问题时,只有25.82%的学生表示很关注,及时了解信息,57.32%的学生提出也想了解,但是没有主动关注。
其四,调查显示随着生命科技的发展,医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医科大学生对生命的神秘感、敬畏感却在慢慢减退。调查中,问及学生在掌握和了解了生命体的构造之后,对生命的敬畏感是否有所改变。46%的学生坦言相比学习医学之前,自己对生命原有的神秘和畏惧正逐渐减少,因为对人体的生理构造实在太熟悉。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现代生命科技对人生死过程的介入,85%的同学选择这是代表医学发展方向且还要大力发展,这其中也有65%的同学认为也应该有伦理和法律的限制,去维护生命的尊严;但仍有15%的同学选择先发展而暂时不去考虑其他因素,科技的发展总要有些牺牲,哪怕是生命的代价。敬畏生命就是对生命的敬重、仰慕、珍视和维护。作为一种心理层面的认知,学生们对敬畏生命的理解是建立在对生命神圣性的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科学技术对人生命的改造正在逐渐把学生们的目光拉到生命之外,生命的本性被遮盖,很容易对技术形成依赖。生命观教育在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要提醒医科大学生不要被技术遮蔽理性,技术是为人生命服务的。
其五,调查显示当代医科大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基本上是理性的,大多数学生学习了很多自然科学的理论,对死亡的本质认知也是科学的。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愿意主动提及死亡,甚至对死亡还有一些非理性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忌讳,还有极个别同学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没什么不好。当代医科大学生对死亡总体上有着深刻、正向且积极的态度,学生们在访谈中都谈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也是生命的重要一环等。但是调查显示围绕生命观展开却仅有30%左右的学生是自己主动谈及死亡的,而被引导谈及死亡时也有不少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忌讳和不自在。这也说明当代医科大学生在死亡问题上还是处于比较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接受了生命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主义的教育;一方面受到了忌谈死亡的文化传统的影响。调查中询问学生关于安乐死的看法时,95.68%的同学选择知道,其中61.13%的学生知道且赞成,11.53%的人选择“知道但不赞成”,23.03%的学生选择“知道但无所谓”。对于现有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的晚期患者,他们疼痛难忍也自愿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相当一部分医科大学生不能接受,这不能不说明传统的生命神圣观,如“只要是人还有一口气,死马也要作为活马来医治”等思想在医科大学生当中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在如何救治、维护生命以及尊重生命尊严的问题上,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技术延长与生命质量低下,晚期患者的治疗消费与家属的情感诉求,如何处理患者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的平衡,如何处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如何关注患者精神生命等,医科大学生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点,需要学校生命观教育的关注和加强引导。
当代医科大学生的生命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仍然存有不少隐患:生命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学校解释性生命观与学生实际操作生命观不同步导致生命道德知行脱节现象严重,学生对于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比较反感等导致当前生命观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伴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和生命科技的发展,当代生命道德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传统生命道德教育需要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1]生命道德教育不可以封闭起来,而是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开展工作以满足当代医科大学生多样化的生命道德需求,具体来说:
敬畏生命在医学的发展和对医科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方面都十分重要,首先它开启了医者关爱生命的良知,倡导了学医者救死扶伤的神圣道德思想,也是医学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保证。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对人生命由外而内的改造,现代医学可以对人体器官进行移植和改造,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的操纵,当代医科大学生越来越认为技术无所不能,对生命的科学探知反而降低了对生命的敬重、畏惧和崇拜。但是对于医科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和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如果他们都不去尊重生命,而过于看重技术对生命的操控,其实是丧失了行医的根本,对患者来说是可怕的。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就是要引导医科大学生认识到医学发展的根本是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技术能够做到的不一定是患者生命真正需要的。
生和死是人生命的两个极点,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体不可避免的归宿。生和死是人生命的自然规律,相对于生的喜悦,死亡总是令人沮丧和恐惧的。但是对于医科大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不能回避,以后的工作还要经常面对。那么如何看待死亡?医学能否阻止死亡?怎样才能让患者安乐地、无痛苦地死去?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医学战胜疾病和死亡的能力大大增强,许多生命获得了延续,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解决学生们在死亡问题上的困惑,甚至带来更多的冲突。因此学校生命观教育对死亡的态度,不是沉默,也不是回避,而应该对死亡与生命的意义,展开深入探讨和挖掘,要把学生对死亡的困惑与误读澄清,促使医学大学生首先冷静地接受死亡必然到来的事实,然后理解死亡赋予生命的真实含义,在生死更替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最后还是落实到鼓励医科大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善待患者。
医学院校的生命观教育要以学校的生命观教育为基础,拓展到医院的临床教育。1992年卫生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部属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的暂行规定》指出,临床教学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极为重要的阶段。临床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对于医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实习生在临床教学实践中要自觉树立爱伤观念,体现人民医生为人民的宗旨。切忌有损于患者身心健康的言行。严禁因学习而加重患者痛苦与病情的一切行为[2]。当代医科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还要注意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吸收信息技术的先进方法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式的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有效运用都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建设。”[3]网络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无疑是医科大学生接受生命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生命观教育的开放性和发展性,应该成为医科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发展趋势。
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是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4]转型社会中传统生命文化观念还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当代医学技术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生命的物化和异化等问题,传统生命神圣论、忽视生命质量、重视生命技术轻视生命尊严、生命功利论等在医疗活动中仍占据很大一部分,西方生命道德也如潮水般涌进来,这些纷繁复杂甚至是矛盾丛生的生命观乱象,对于当代医科大学生生命观及其生命行为的改变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正因为如此,学校生命观教育要增强理论研究,革新教育方法,用主流生命价值观引领医科大学生的思想。高品质的生命道德观念不是靠强迫式、灌输式教育,而是依赖于理论自身的魅力,培养医科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判断力,给予学生批判的武器,培养他们应对多元生命观的批判能力,这样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具体问题才能做出理性判断,才会明智选择社会主流认可的生命观。学校生命观教育革新方式方法,也要注意遵循医科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他们选择和执行自己生命信念、信仰和理想的责任与权力,充分理解他们形成自己生命观的条件性与过程性,在此基础上发挥先进生命观的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的生命观教育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在新的时代应当谋求更大的发展,其动力并不仅仅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推动和教育部门的强力发动,而是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医疗现代化对于医科大学生生命发展的影响,经过理论研究,不断搜索、引进和创造转化,不断创新出新的生命观教育内容和方法。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复杂化和隐蔽化将成为我国生命问题的走势,人口老龄化、更多慢性病等问题仍然构成制约和影响我国医疗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当代医科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还会有新的拓展,生命观教育的实现路径等都还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