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文佳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提高课堂效率的需求使得教学课程的信息化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教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越来越灵活多变,信息化教学的小程序层出不穷,对于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高效思政课程来说,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挖掘课堂内涵的重要利器。因此高校教师应积极学习并贯彻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运用信息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背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趋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既要抓住机遇改变自身授课所存在的弊端,又要抓住机遇使得课程效率以及课程效果取得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性总结如下:
一是信息化背景下给了思政教育一个巨大发展平台,思政课在信息化理念,信息化设备的背景下可以有多种方式使其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取得巨大进展。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觉悟人才的重任,因此思政课必须抓住机遇,不断进步,发挥自身作用。二是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要,高校学生一般带电子设备在学校学习,并且平时接触的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文化较多,且思维较为活跃,很难静下心认真听传统的思政课教育。而运用信息化设备以及理念能够使得学生更快地融入学习环境,更好地获取思政知识,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三是时代背景的需求,历史证明,随着时间以及事物的发展,旧的事物必将被新的事物所取代,并且近几年我国极力号召教师灵活运用、正确运用信息化技术,使得信息化技术为教育所服务,成为教育进步的利器。
课程规划阶段。课程规划与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因此在课程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与信息化技术。在这一阶段的信息化技术课程规划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角度,二是信息化理念的融入角度。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角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视频,图片,PPT等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与整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视频和图像等技术,还可以运用微信二维码等新技术进行点名、投票、抢答等,还可以运用新的视频制作软件,制作更加生动形象的视频,使得课堂氛围能够更好,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信息化思维角度,要求教师不能简单机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信息化技术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贯彻信息化教学理念,实现课堂内容更丰富,师生互动更频繁,教学效率更高,学生兴趣更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方案撰写中,要充分考虑师生互动等技巧如何融入教学方案,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实现进一步的飞跃。
课堂授课阶段。虽然教学规划阶段,教师已经运用了信息化的手段,贯彻了信息化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得信息化的教学方案实现其效果。例如,教师要掌握讲课的语速,语气等,掌握与学生互动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课件中穿插了一些问题需要学生回答,那么如果课堂组织效率较低,会很少有学生能够回答问题,答案就过于单一。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课堂技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具备互动的条件。课堂授课阶段还能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运用点名软件,运用强大软件以及投票软件等,就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活泼地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节省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信息化课堂中,教师的任务较重,因为教师除了仍然关注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以外,还要关注课堂的高效性以及趣味性,甚至还要关注课堂的吸引力。这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运用授课经验实现趣味教学的背景下不破坏知识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
授课总结与反思阶段。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思政课堂改革使得思政教育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此时信息化的思政教学作为一种新事物,其产生初期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不断减少新事物存在的问题,使得信息化的思政课堂能够实现高效、趣味教学,真正提高教育水平,推动我国教育发展。教学成果的总结与反思过程也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例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等。这样一来,教师的反馈信息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取,信息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化的处理,然后再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师或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问题分析,能够大力推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的发展进步。
坚持以教学目标为主。在将思政课堂教学进行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下,会有各种新软件或者程序的兴起与普及,也会有各种教学方式的兴起,但是信息化改革并不是越彻底越好,要遵循一些原则,避免信息化教学中出现严重的教学问题。例如,首先思政教育信息化要坚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不能因为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题材的创新而忽略内容的充实性,牢记信息化改革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思政知识,而不是为了体验信息化教学的过程。另外还要重视思政课堂的功能性,思政课堂的功能不在于使得学生获取更多的实用技能,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政治教育,因此在课堂互动环节、课堂提问与抢答环节、课堂教学效果反思与总结环节牢记这一教育目的,案例的选取也要注重思想与政治的教育性。
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升互联网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化的高校教育改革绝不是个例,全国各大高校都在互联网化教育的发展浪潮中,包括其他学科,因此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共同交流进步,不断取长补短,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我国许多高校在学习通app中设置时政课程,学生需要观看视频并且参加考试。一个手机软件同时解决了百万学生的时政学习问题。新时代下背景的思政教育与互联网越来越紧密,许多线下课程都实现了网上点名,网上测评等功能,使得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参与度都有了很大改观。因此互联网化的思政教育是一个共性问题,因此应该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支持,相互交流进步,将更多的智慧凝聚在这一活动中,同时使得更多人共享教育进步成果。
实现更长时空,更大空间的高校思政教育。进几年来,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应用,提高互联网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同时还强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不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接受者,还要把学生当作文化的传播者。这些理念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化的高校思政教育实现,例如,许多高校开展了教学平台功能,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提交作业,教师也能随时随地批改作业,还能实现作业的数据统计与效果分析。这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学生的思想信息,并将其作为反思教育效果自己改进教学方案的依据。另外,利用网络答题平台,学生可以在思政题库中进行多次考试练习,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同时教师也能通过此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从而及时改进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在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进行改革的目的,原则与方法等,最后围绕这一主题介绍了一种高效思政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即五步法教学模式。五步法教学模式首先从问题导学开始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为加深学习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奠定基础。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予引导,还可以让部分学生发言,拓展学生思维。然后给学生阅读材料,在材料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阅读质量较高。第三步就是学生讨论,感受不同解读角度的碰撞。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思考,实现教师思想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得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第四步便是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得出所提问的问题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这一阶段是重点阶段,因为课堂讨论的最终目的仍是教材内容的传授。最后是实践阶段,通过引导学生将知识原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在这一教学理念中,环节较多,方式也更加灵活,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理念与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效结合。
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要解放思想,拓展思维,充分彰显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实现信息化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偏离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政治觉悟为核心,从而保障真正实现高效思政课堂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