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

2019-01-16 07:44刘佳晶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事公共事业毕业生

刘佳晶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下属学科,自1998年教育部决定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增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已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全国各地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也更加苛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公事专业)的学生基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应如何应对,本文从公事专业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树立科学的现代的职业观几个方面,探讨了公事专业学生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格局。

一、公事专业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公事专业就业现状

我国高校公事专业是顺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一般来说,公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文化、环保、社会保险以及卫生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但事实上,学生能够分到这些单位的比例很小,许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在用人招聘时,通常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能够通过而被录用的寥寥无几,加之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许多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减少,目前我们国家社会上的公益性组织也不多,迫使更多的学生不得不去企业寻求出路。而公事专业具体是干什么的许多企业根本就不了解,对公事专业学生也不与认同。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了公事专业学生就业不容乐观。

(二)公事专业就业影响因素

首先,专业自身存在缺陷,由于专业的定位目标太广,开设了诸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类等,这种面面俱到的培养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却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不具有某一方面的能力。其次,社会认知不足,公事专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社会对其认识不足,即使是学习该专业的大学生也对该专业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加之国内许多高校在不具备开办该专业的情况下盲目扩招,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公众对该专业的认识缺乏也在情理之中[1]。再次,就是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学生思想懈怠,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必再象高中阶段那样努力学习,可以玩手机、打游戏,尽情享受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不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学校提供的资源,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从业技能。势必导致毕业时,惶惶不可终日,既无过硬本领,又无应聘经验,亦或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不满意,从而失去与企业、事业签约的机会,加大就业难度。

二、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进步,如果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自学能力,进入社会后,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遇到工作中的困难亦不能独立应对,这样势必导致其所从事的工作被其他人所取代,加入失业大军的行列。

大学期间的学习,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一方面,没有以往老师的全程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时间相对充裕,社团活动较多,能否合理安排学习与课外活动,都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验。再者,由于大学教育分为选修和必修科目。许多选修课通常只有十几课时就结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知识不仅包含课本内容,往往还涉猎与其相关领域,在短时间内,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弄懂、学会,必须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反复阅读课本,才能顺利结业。必修科目,知识点多,难度大,学习起来绝非易事。这就需要大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自学能力培养,主动适应教师教学节奏,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便对所学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2]。

三、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

公事专业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性公共事务的解决,强调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学好本专业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丰富和创新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专业实习、实践调查、基地实践、模拟管理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社会,和公共事业部门人员直接打交道,接触公共事业管理的具体工作,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公共管理实践部门[3]。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公事专业规范的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问题分析方法。包括抽样,问卷设计,资料收集方法,数据处理和调查报告拟定等方面。

学生通过实践,其应变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都会得到全面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不可预知的,当问题出现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只有依靠自身能力解决时,学生就会查资料、想办法,运用老师讲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学生的思维方式、动

手能力方面都会得到长足进步。在实践中,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有些工作也是必须以团队的形式才能完成的,如社会调查,调查小组通常由四至六人组成,小组成员要做到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统筹规划,步调一致,才能有效完成这项工作[4]。因此,加强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强化团队意识。

社会实践是未来职业规划和就业的基础,学生自身应该加强忧患意识,不要把目光仅局限于书本层面,也不要仅仅以会做题为目的,而是要以应用为目的去全面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因此,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实践能够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树立科学的现代的职业观

选择工作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缺乏就业教育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力求以稳定为主,把选择一个可以长期在此工作的单位视为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除了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相对稳定之外,社会上大多企业与应聘人员签订的是合同制而不是终身制。况且我国的机关和事业单位需要的人员数量有限,入职门槛高,就目前形势而言,毕业生应调整心态,改变就业观念,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不要错过企业的就业机会。虽然合同制给人带来随时失业的压力,但也是督促自己前进的动力,经过几年锻炼,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动手能力的提升,就业者也可以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毕竟职业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谋生的工具也包含精神层面的意义。再有,就是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5]。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更欣赏实践经验丰富、稳重,能力素质和社会素质都要过硬的优秀人才。毕业生要意识到自身优势与不足,对自己准确定位,既不能盲目跟风,自乱阵脚,也不能夸大能力期望过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树立科学的现代的职业观。

五、结束语

就目前就业形势而言,针对公事专业学生的培养,学校首先应培养他们具有公事管理的专业精神,这也是该专业人才职业化的要求。应培养学生具有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培养其公共精神,塑造其勇于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为公众提供公共福利、促进社会民主、不断追求专业卓越的职业精神,提倡实践精神,强化学生以实践为方法论,在社会实践中解决与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6]。同时应提高公事专业毕业生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端正毕业生的就业态度。我们相信,在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公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公事公共事业毕业生
新时代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
梁思成:谢谢捧场
春季车辆养护,绝非例行“公事”
民国名人风月史:嫖娼是私德还是“公事”?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