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9-01-16 07:44:36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人格个体

杜 晨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000)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也越来越严峻。根据教育改革的趋势,当前我国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导致大学生的在校数量一路攀升,原来大学生的自身优越感逐渐淡化。然而,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期望却未因此而有所降低,很多家长对步入大学校园的孩子期望过高,但是大学生自身面临的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经济方面的压力,让诸多的高校学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种种这些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二者是相互对立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就普通人的平均水平而言的,通过心理学家的详细解释,能够让人们用更加欣赏与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动机与潜能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自杀式的预防教育。很多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极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关注学生是否出现病态和消极心理,尤其是自杀式的教育。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杀预防作用,但是也只是冰山一角,具有局限性。

(二)偏重于对心理问题的矫正教育。很多高校缺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引发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集中在极少数的心理问题学生身上。没有相关详细而又全面的策略,就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进行谈及,更未实施具体的措施与策略。还有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一些精神病、神经质等问题,造成了两个不同的后果,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思考,并造成了消极的暗示。

二、根据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一)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到幸福的一种心理感受。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让很多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期望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变差,从而使主观幸福感严重缺乏。因此,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主观幸福感,可以从培养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对未来充满希望两个方面来完成。过去的经历,人们在回忆的时候,总会感觉到愉快或者悲伤,无论是快乐的经历或者是悲伤的,既然已经发生,就不要耿耿于怀,如果沉浸在过去的角落里,只能让人感受到消极的体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福乐,并将这种福乐体现出一种兴趣。鉴于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形的竞争日益激烈,较低的就业率让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经常以就业或者考取某种职业证书为导向,这样容易引发学生的分离体验,而面对扩招后的教育时代的评价标准,又会让一部分大学生感觉到迷茫。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想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就需要培养其积极的主观幸福感,将培养福乐体验当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让大学生形成乐观型解释风格

在积极心理学中,对于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与悲观型解释风格。很多人在遇到失败或者获得成功的时候,都会为自我去解释原因。但是两种风格的人却各自不同,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认为挫折与失败是暂时的,是由于某些特定的情景事件造成的,都是由于一些外部原因引起,并且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则会将挫折与失败归咎于永久的原因,并自己认为挫折与失败与自己做的其他事情有着必要的关系。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就会容易造成焦虑或者压抑的心态。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就必须从培养大学生乐观型解释风格入手,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归因状态。

三、利用积极心理学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一)挖掘大学生的强项智能,让其获得成功的各种体验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认为人的综合能力是智力的整合,并且每个人都表现出与其他人不同的优势组合,也就是所谓的强项智能。在高校的教育中,倘若能够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强项智能作为基点,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大学生的潜能。积极心理学的健康教育,就是从多元智能的挖掘出发,大学教师利用课程的安排和设计,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了解到自己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并通过对学生强项智能的引导,让其体会到应该如何自主性地学习,获得成功的胜任感。这样就能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提高其幸福指数,逐步向着成功的方向前进。

(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让其正确面对挫折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中指出,个体人格形成不可或缺的基础就是其先天的生理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后天形成的人格受到其先天气质特点的影响,某种气质会有利于其形成对应的人格特征。但是从另外的辩证角度来看,人格的形成还受到后天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后天社会经验的重要影响,由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社会经历不同,也就造就了人跟人之间人格的区别。所以,积极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培养个体的自尊,增进个体的积极情感体验,来塑造其形成积极的人格。

首先,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收获更多的积极体验。积极体验指的是,个体通过对过去的满意回忆,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的幸福,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里主要是个体的心理享受过程,关系到个体的积极体验,通过创造和创新的途径,在个体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加有助于个体产生幸福感和健康地成长。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个体的心理享受作为积极体验的核心内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念,并利用行为塑造、团体的心理辅导、矫正认知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

其次,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还需要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并让此能力逐渐形成一种心惯性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有自尊,良好的自尊也是形成积极人格的重要因素。当个体在不断的自我评价中,逐渐形成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赞许与认同,并不断地增强认同程度。从情感方面来讲,可以从培养大学生的控制感与归属感两方面来培养自尊。控制感主要是指在日常的生活中,个体感受到的对其他人或者事物产生的影响,主要强调的是过程中的一种感受,并未关系到水平与结果。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比如体育活动或者是演讲类的大型比赛,亦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产生控制感。归属感实际上是指个体被他人尊重或者喜欢的感觉。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班级心理辅导,让学生参加各种社团与集体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表现自己,融入集体的大家庭中,并接纳他人,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

(三)通过业余爱好的培养,增加学生的福乐体验

学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培养自己感兴趣的业余爱好。大学生能否适应复杂的环境,是决定其学习和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倘若学生无法适应环境或者是适应不良都很容易产生分离、茫然的感觉,他们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环境的要求。假如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让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将茫然与分离转化成福乐体验。福乐体验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性的性格,尤其是面对现在学习与就业的压力,通过学习的内在动机与福乐体验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目标教育,让学生增强意志力

希望是个体对未来抱有的一种积极体验,是朝向目标的,并以意志思想与途径思想相结合。在个体产生希望的过程中,树立目标是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读书疗法,也就是让大学生饱读一些励志类的文学作品,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目标,并形成希望体验。大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向低年级的学生介绍自己制定的目标并讲解自己为了目标而奋斗的经历,培养学生向榜样学习。另外,通过一些特殊的课程,开设时间管理与目标制定的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制定科学的目标,并管理时间,用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困难,并充满希望的去实现目标。

(五)通过对过去经验的解构,让学生体验满意的幸福

很多人经常对自己不满意,有一部分原因是对过去的经历感到沮丧,赋予了其消极的层面。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事物本身并不具备某种意义,而是人为地体现出某种意义。因此,通过对过去经验的解构,能够赋予其具备的积极意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疗法,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具体来说,就是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的才是自己选择和决定的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要从过去的事实中走出来,将过去消极的经历以及认知淡化,把握现在,努力建构充满希望的未来。高校要培养学生从乐观、幸福的心态,从积极层面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并利用这些优势形成自信,建立自尊,体验满意的幸福感。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各大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还只是从防治的角度来解决,并主要是解决少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新定位,挖掘大学生的强项智能,让其获得成功的各种体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实施目标教育,在增强大学生意志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满意的幸福,为大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心理学人格个体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