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节能中心主任 徐强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作为从源头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节能和提高能效正在发挥着“第一能源”的重要作用。我国节能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节能政策,加强节能体制、机制、法制和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节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我国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据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约7 倍,支撑 GDP 增长了约36.8 倍,以年均5.4% 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4% 的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单位GDP 能耗累计下降23.3%,节能约11.7 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5 亿吨。
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更新改造用能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快技术进步等,我国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持续下降。燃煤发电、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能效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部分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节能制度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我国建立了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相结合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节能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重点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建立了节能监察机构和制度体系,实施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百千万企业节能行动等,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政策不断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用能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进。我国节能政策制度逐步进入法治化、制度化、市场化轨道。
全社会节能意识持续增强。通过持续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领域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LED 绿色照明正在推广普及。节能及绿色建筑不断增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进。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得到更多青睐,绿色出行正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通过每年举办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等教育活动,显著提升了全社会节能自觉性。
锅炉、电机、照明等通用设备是直接的耗能装置,能耗量大,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用电量的70% 通过电动机、变压器、风机、水泵等21 类重点用能设备消耗,全国约2/3 的年耗煤量用于发电锅炉和工业锅炉运行,实施设备能效管理对于节能工作意义重大。国家高度重视高效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通过编制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出台节能技术和设备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了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推广的政策体系,调动了市场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在能效标准等方面,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并发布实施了72 项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涵盖电机、风机、水泵、压缩机等工业设备和空调、冰箱、照明等家用设备。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领跑者相关行动,2005年起施行能效标识制度,目前已发布14 批能效标识目录,涵盖了37 类用能产品;2009年起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节能产品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节能产品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断扩大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带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并在全社会引导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2014年起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定期发布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终端用能产品目录、单位产品能耗最低的高耗能产品生产企业名单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公共机构名单,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公共机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依据设备能效标准,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监管工作,对电机、变压器、水泵、风机、空压机等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实施专项监察,推动用能设备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推进重点行业、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提升。
在重点节能技术推广方面,从2008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10 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共260 项节能技术,涵盖工业、建筑、交通、通信等各领域;工信部也发布了9 批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和6 批能效之星产品目录。这都对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和推广普及,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所得税优惠方面,201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 部委联合发布了《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7年版)》,其中节能设备共涵盖14 大类24 项,包括电动机、风机、水泵、压缩机、锅炉等。所得税优惠这一政策,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强节能环保投资、实施清洁生产,也有利于激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也将发挥积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方面,全面推行制造业等领域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部署的一项工作任务。这项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时代背景。一方面,随着节能工作向系统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节能领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深挖、细挖节能潜力成为必然趋势。建设覆盖全国1 万多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和分地区、分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按照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计划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建成连接各省(区、市)重点用能单位、相关部门和行业数据共享的能耗监测系统,也就是说全国1.6 万家左右的重点用能单位要全覆盖。能耗监测系统强调为“用”而建,要求各地在建设省级平台过程中要把有效管用作为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系统的数据规范和报表体系,突出系统的实用价值,确保系统既能服务于政府的“双控”管理,也能服务于企业提升能效,并为将来运用大数据手段更好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预留空间。在推动企业端系统建设时,应以重点用能单位的需求为导向,促进大数据在企业能源管理全流程中的应用,推动企业能源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最终帮助企业节能提质降本增效。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对系统建设的时间进度、约束机制、信息安全等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确保系统能用好用,安全可靠。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需求还将刚性增长。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要把节能提高能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好推进绿色发展新任务。要把节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力培育节能新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把节能作为污染防治的源头性举措,通过节能减少一次能源开发,降低能源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从开发和使用两个方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把节能作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决扭转粗放型发展模式,坚持走集约节约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用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小的环境影响产生更大的经济产出。
下一步深入推动节能工作,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倒逼作用。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要部署,纳入了“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贯彻落实,强化考核问责,确保实现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在“十三五”最后两年,要保持战略定力,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好节能降耗目标完成形势评估,加大资金、政策等支持,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结构节能。不断强化能耗标准约束,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先进产能,对传统高耗能行业实施节能环保综合改造,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不断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支持政策,鼓励绿色消费,推进产品升级和消费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不断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加强预测预警,强化法规标准约束,严格节能审查,严控不合理用能。
三是壮大节能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引导政策、资金向绿色产业汇集。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有关规定,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落实支持节能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健全节能标准并加强监督实施,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鼓励先进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应用,通过市场手段大力推广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等领域的先进节能技术,激发企业节能创新的内生动力。
四是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的管理。务实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强化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责任。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精细化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挖掘管理节能潜力。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能化、集约化利用能源,提高能效。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鼓励智能化节能新模式的探索应用。
五是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用能权交易、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市场化机制,发挥好阶梯电价、差别化电价、惩罚性电价等市场化手段的作用。在城市道路绿色照明改造等领域创新解决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问题。发展能效融资,创新绿色金融抵押、担保机制,解决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立节能领域信用制度,实施节能失信联合惩戒。
六是大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绿色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培育节能环保的消费行为习惯。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纳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推动新时代节能工作迈上新台阶,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首先是各级政府要有态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了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文件、安排资金加以落实,这就是政府的态度。其次是企业要尽义务。推动节能工作,政府、企业、社会的利益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节能工作作为“有益品”,企业应发挥主战场作用。再次是全社会要有觉悟。要形成节能降耗减排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付诸于生产生活的具体行动中。希望社会各界携起手来,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继续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