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晶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习近平总书记在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人才观这一伟大思想。中国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人才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性资源。东北通过贯彻落实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整人才结构,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思想观念,为振兴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东北曾经作为国家重工业发展十分辉煌的地区,在全国经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东北经济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东北老工业基地落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问题。
由于东北地处中国北部,经济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比不过南方沿海城市。很多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和技术性人才都更倾向于去南方发展,导致东北的人才缺口特别大。企业的部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职员并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水平低下。所以,只有尽快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问题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东北面临着严重缺乏人才的现实困境,但人才吸引的政策却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东北为人才创建的环境不理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保障得不到落实。东北环境寒冷,工作环境没有沿海城市好,经济相对落后,福利待遇和薪资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由此可见,东北对人才吸引力非常薄弱。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东北的人才问题,必须要着力改善僵化的体制机制,才能吸引人才回流,提升企业竞争力,重振老东北工业基地的雄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从当今发展状况来看,不管是技术还是经济的竞争,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在人才方面的培训,使用和激励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极大地削弱了人才的活力,导致现有人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在资金投入数量、规模与方式方法上,都没有达到可以激发人才活力的标准。对高端人才及科研项目投资力度不够,只对非常有把握的项目进行投资,对很多优秀的科研创新项目不敢冒风险投入,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问题,创新和创业失败没有保险机制和补偿机制,这些原因都大大削弱了人才活力。面对这样的现状,东北老工业迫切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以激发人才的活力,从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东北人才外流现象呈加剧上升趋势,与人才体制机制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许多单位和企业难以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吃“大锅饭”的思想仍然存在,并非真正的按劳分配。多年来,在分配制度改革上也几乎没有任何突破,这就大大削弱了人才的动力。只有将利润分类与工资分配适当调整,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潜能,才能更好的为东北老工业振兴发展服务。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表现了总书记以人才为本的重才理念。习总书记还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以及“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以人才为本的理念在为我们解决人才引进问题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才是实现创新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没有创新,人类就不可能从蒙昧走向文明。当今世界的竞争离不开创新,对于创新型人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人才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想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有创新人才吸引方式,将国内外优秀人才纳入囊中,才能更好的推动本地区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则更是如此,吸引人才回流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创建创新人才吸引方式。
综上所述,人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为东北老工业建设引导了一个大的方向。面对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也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结合自身实际,以自身的转变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属于东北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