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明月
2006 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的“三倡导”,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上来倡导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方向。所以,在论述湘西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方面也应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着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主要指向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与湘西州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存在相似之处,都是对未来生活的寄托和追求,带有积极和乐观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目标方面的契合,首先表现在对富强的希冀,我国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不易的过程告诉我们,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追求建立国富民强的国家。湘西州少数民族文化中同样也有对富强和美好的追求,例如,2011年国务院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列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由此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成为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一举措既与湘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和寄托相吻合,也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富强”这个首要目标。从民主层面来看,我国坚持发展民主社会,提倡发扬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出人民的积极性和奋斗目标。在湘西州少数民族文化中,依然能够体现出民主性该地区淳朴、朴素的文化风气正是民主意识的体现。从文明层面来看,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和要求。湘西州少数民族普遍尊重知识,注重言行举止合乎礼仪。从和谐层面来看,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明礼和谐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核心和关键,和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理想和理念。如湘西州少数民族始终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湘西州少数民族人民在农作时节,衍生了一系列的农耕文化,包括跳民族舞,祭天,唱民族歌曲等,这一系列的农耕文化都能够体现出湘西州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他们信仰大自然,顺应天时,追求天人合一。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湘西州少数民族在人际方面也十分和谐,该少数民族人们的居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共有民族4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200多万,但各族人民之间相处和谐,相互帮助,不会产生较大的矛盾,更没有出现民族宗教冲突。由此可见,湘西州少数民族在价值观的构建中一种秉承着和谐的理念和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这一层面,湘西州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处在于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社会公正的寄托、对习惯法的实践。从自由层面来看,《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王菊苹,张国祥,周兰芳.胡耀邦三次视察湘西[J].湘潮月 刊,2015(2).]。湘西州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有对自由的向往,具体体现在弘扬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通过举办的情歌对唱、“赶边边场会姑娘”等丰富多彩活动,体现出苗族男孩对心爱姑娘的自由追求行为。同时,湘西州少数民族之间、和汉族之间的自由婚姻更是当今湘西州少数民族婚恋自由思想的体现,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从平等层面来看,湘西州少数民族对不平等的压迫行为积极的斗争和反抗,体现出他们对平等的追求,同时在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平等相处,也能够体现出平等的理念。从公正层面来看,湘西州少数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交往原则,他们在生活中严格遵守法律,并把公平正义、遵守法治看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从法治层面来看,法治观念主要体现在通过使用习惯法,对传统生产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维护。湘西州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该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征,使得该地区产生一种“款规”,用来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管制和约束,有效的维护秩序。这一款规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道光二十四至二十七年(1844-1847年)湘西苗民的合款起义,湘西州不同的苗寨之间组成不同的款,并且每个款推举一个“款首”,由款首制定款规并监督大家共同遵守款规,用以保证社会的秩序与和谐。这些款规定虽然明确明确的文字规定,但经过当地人民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已经深入人心,深受人们的接受和维护,即便在没有形成正式的条例前提下,人们也能够时刻谨记和遵守,形成习惯。正式因为这种习惯法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地人们的各种矛盾问题,得以延续至今。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体层面的价值要求。湘西州少数民族与之契合的地方具体表现对爱国、敬业的传统,对诚信的推崇,友善的美德。从爱国层面来看,湘西州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容。我国历史上遭遇了几次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我国人民深受战乱的迫害和外侵的欺辱,在我国人民团结一致对敌,保卫国家领土不被侵犯的战争中,湘西人民也积极参与其中,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以彭德怀等党员领导的平江起义取得了成功,奠定了湘鄂赣革命斗争的基础,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促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的湘西儿女为了国家的兴亡英雄献身,临危不惧,怀着对祖国的崇高热爱和对民族统一社会和谐的美好追求,一直战斗在前列。从敬业层面来看,湘西州少数民族始终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报以不变的追求,一直秉持着勤劳、积极的思想,热爱劳动,不断的提高生产力水平,并建立起节俭的品德,该地区流传着许多勤劳致富的谚语和歌谣,都能够体现出该地区人民敬业的思想理念。从诚信层面来看,湘西州少数民族不管是在内部交易还是在边贸交易活动中,都始终秉承着诚实守信的作风,建立起诚信的美好道德标准。例如,湘西地区从历史传承下来的赶场活动,到了约定的赶集日,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开展贸易活动,将自己的东西摆放在摊位上,不用称重的形式而是摊在地上卖,以堆论价进行交易。体现出当地人民淳朴、正直的为人,以及诚信的光芒与友善的信号。从友善层面来看,湘西州少数民族之间的居住形式以杂居为主,各民族交往中十分的友好,相互尊重,互相帮忙,处处能够体现出人们之间友好温暖的举动。例如,邻里之间若遇到哪家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大家纷纷前来主动帮忙,若村中有孤寡的老人去世后,村里的公众会义务帮助安排好其身后事,若有哪家遭遇天灾,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时,全村人们都会自主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帮助其渡过难关等等。
综上所述,湘西州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高的契合性。在新时代,随着湘西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繁衍和传承,其内容将会继续进行深化及调整,并且将会不断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内容更加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