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实施路径研究

2019-01-16 02:36李想
时代人物 2019年28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水平

□文|李想

高等院校辅导员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不仅有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还有助于促进和谐校园发展。正是源于其的存在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必须要加强其职业能力标准的实施,这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相关人员必须要清楚自身所肩负的任务,勇于面对挑战,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

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定义

基本定义。 所谓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具体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及日常管理和成才指导中,对其工作效果所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观因素,涵盖辅导员具有的知识储备与个性心理特点等等。

主要特点。首先,具有引导性。辅导员是学生大学生涯中接触最频繁的人,在对其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能引导学生建设正确的三观。其次,具有实际性。对于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而言,其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学生处理就业、学习和平常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现实生活非常贴近。最后,具有延伸性。社会发展是进步的,辅导员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对职业能力的知识系统进行有效延伸和完善[1]。

加强高等院校辅导员能力标准实施的重要性

有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目前,深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当中,能够了解到现有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并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承担起大学生的思政工作,达不到具体工作要求。对此,提高辅导员整体水平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与培训,能够使辅导员从不同角度提升自身能力,丰富辅导员专业知识,强化其思政工作能力。同时,如今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要求愈发严格,思政工作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对辅导员能力的培养,能够引导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增强该类人群的职业认同感和信心。实践工作中,辅导员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原本平凡的工作变得不一般,长此以往会得到公众的尊重,从根本上提高了辅导员的社会地位[2]。

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通常来说,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是通过辅导员管理制度开展的,这样一来,有利于鼓励辅导员采取多种方式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共同进步的过程,逐步形成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高校中,辅导员是学生的管理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辅导员理所当然成为学生思政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举止更为了解,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干预,避免学生走弯路,从而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师生长期互动,学生也能够发现老师是真正为了自己好,并做出改变,转变学习观念,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支持,从而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可见,加强高等院校辅导员能力标准的实施,能够在短时间内规范辅导员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有助于促进和谐校园发展。基于和谐社会理念下,和谐校园也是各个阶段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高校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存在密切联系,故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要发生在校园内,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势必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辅导员是指引者,对此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期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高等院校辅导员能力标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到一起,能够尽快发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丰富辅导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和发展。总体来看,实施该标准是现实工作的需要,更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实施路径

加强自身角色认识,提高指导工作的合理性。从打造创新型人才角度来看,高等院校要以辅导员的自我认识为突破口,只有让其正确了解角色定位,方能让辅导员清楚自己需要储备和拓展哪些知识。而且其作为大学生成才路途中的导师,只有对角色有正确认识,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这样一来,不但能加强导师的威严,还能突出朋友间的公平性。另外,通过加强辅导员自身角色认识,还能协助其找到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展开正确的教育指导。

确定指导员职责,做好招聘工作。如今,教育部门对高等院校辅导员能力标准提出了全新要求,同时确定了更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但我国各个高校之间由于环境等方面原因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在招聘辅导员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但不论如何抉择,辅导员的思政素养一定要高,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其对学生的教导的也更具科学合理性。辅导员在工作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还要想方设法的帮助其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更加阳光的面对现实,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就现代企业而言,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直秉承着一条原则:能岗能配原则。简单来讲就是工作能力要和岗位要求相符,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出人力资源作用。鉴于此,高等院校要打造出一支综合水平较高的辅导员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身心良好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水平。现阶段,高等院校中存在的辅导员大部分都是毕业不久的学生,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这种角色变化。特别是理科类的辅导员,因为其刚接触工作岗位,还没有完全清楚学生的专业情况,所以在和学生交流时讲出外行话是在所难免的,从而导致学生质疑辅导员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如果辅导员无法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必然导致沟通失败。哪怕校方并未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做出强制性的要求,但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一定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虽然辅导员并不是专攻所教学生的专业,但最起码要清楚专业方向,和此专业相匹配的企业有哪些,学生毕业之后要如何择业等。如果连这些对简单的事项都不能掌握,将无法实现学生管理和教导,在其今后的职业规划上也不能给出任何有效建议。基于此,高等院校一定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可以从专业知识、思想认识、业务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其对自我职业的认识,保证辅导员顺利展开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3]。

强化管理,完善考评机制。高等院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论使用哪种教育方式,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基准,积极肩负起培养人和教育人这两大职责。为实现理想中的立德树人效果,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必须要过关,这样才能帮助其找到工作重心,提升工作水平。鉴于此,其要对自己各方面素养做出正确要求:一是思政素养,一定要善用马克思主义剖析和处理问题;二是对教育学不同原理的使用,例如心理学的使用,可协助辅导员掌握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动态,有利于其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难题;三是为学生步入社会和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辅导员要主动了解职业生涯指导的各类知识,在学生职业规划中能给出合理意见,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考评机制,通过这种约束力来量化其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服务水平并当做分配的根据,把辅导员的自身利益和工作考核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激发其工作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校方要做到择优选用,具体来讲就是辅导员一职不可使用和我国政治立场有别的人员,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出激励和问责的效果。为提高高等院校教师整体水平,辅导员必须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道德素养。鉴于此,校方可树立问责追究机制,还要列出和其有关的激励制度,从不同方面培养辅导员。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辅导员教育作用的发挥,为确保其职业能力标准顺利实施,相关人员可从加强自身角色认识、确定指导员职责、加大培训力度以及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水平
张水平作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作家葛水平
思政课“需求侧”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