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阑尾原发巨大肿块型伯基特淋巴瘤1例

2019-01-16 08:04徐承东黄国权汪建文
安徽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下腹淋巴本例

徐承东 黄国权 汪建文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5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为阵发性中下腹、右下腹胀痛,近1周来症状加重,伴发热,无寒战、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当地医院彩超检查:右下腹占位,临床以右下腹占位于2016年6月17日收住院。体检右中下腹可触及类圆形包块,边界触诊不清,触痛明显,余腹部压痛及反跳动阴性,肠鸣音不亢,直肠肛管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于2016年6月23日行剖腹探查+腹腔肿瘤切除术。

入院后行CT检查,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剂量1.2 mg/kg,注射速度3.5 mL/s,行腹盆腔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CT平扫横断位,中下腹偏右侧软组织密度肿块(图1长箭头),见图1,病灶与回盲部肠管相连(图1短箭头),,边界较清,大小约12 cm×11 cm×9 cm,其内密度欠均匀,以软组织密度为主,中心可见小斑片状低密度区,与周围肠系膜及回盲部肠管分界不清。矢状位重建,肿瘤后上缘见蒂样结构与回盲部相连,见图2。增强后冠状位重建,显示肿瘤右上缘条管状阑尾根部结构与回盲部相连,见图3,阑尾结构消失,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肿瘤内部见低密度无强化区,肿块周围间隙、心膈角区、肝胃间隙及腹主动脉旁见大小不等轻度强化淋巴结影,CT诊断考虑淋巴系统肿瘤或神经外胚层肿瘤可能。

图1 平扫横断位

图2 平扫矢状位

图3 增强冠状位

术中下腹及盆腔见一类圆形肿块,直径约10 cm,外表完整无破溃出血,表面与大网膜粘连,与乙状结肠系膜部分粘连,分离粘连后见肿瘤起源于阑尾中末段。肿瘤占据盆腔入口,与膀胱、双侧髂血管、输尿管及直肠分界清,阑尾根部未见肿瘤累及,距阑尾根部约0.5 cm 结扎剪断阑尾切除肿块,术后剖开肿瘤见内部呈血肉样实性表现,部分缺血坏死灶,无明显包膜层。

腹腔肿瘤组织1枚,大小12 cm×11 cm×9 cm,表面可见阑尾,长3 cm、直径1 cm,切面质韧,切面伴坏死,坏死区域呈灰黄色,肠系膜可见结节,碎组织大小3 cm×2 cm×1 cm,切面肉红、质韧。诊断意见: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肿块侵犯阑尾周围。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呈单一、中等大小的B淋巴样细胞,核分裂多见,弥漫浸润,其间散在吞噬核碎片的吞噬细胞,满天星现象;ALK(-),Bcl-2(-),Bcl-6(灶性+),CD10(+),CD20(+++),CD23(-),CD3(-),CD30(-),CD34(-),CD45RO(-),CD5(-),CD79α(+++),Ki-67(+++95%,标记显示95%以上的肿瘤细胞胞核阳性),LCA(+++),MP0(-),MUM-1(-),PAX-5(-),TdT(-),CD19(-),分子病理结果显示:EB病毒原位分子杂交(-)。病理诊断:(腹腔肿块)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免疫表型符合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

患者术后行常规化疗,随访1年余,术区未见肿瘤复发,现存活良好。

2 讨论

BL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来源于未分化的B淋巴细胞[1],英国外科医师于1956年首次描述了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特殊淋巴瘤,主要侵犯颌部,此类病变恶性度非常高、进展快。大部分见于青少年及儿童,占儿童NHL的40%[2],成人少发、约占成人NHL的1%[3]。原发于阑尾的BL极为罕见,本例青少年阑尾原发巨大肿块型BL,结合临床表现及CT特点讨论其诊断、鉴别及预后等。

BL是与EB病毒感染和c-Myc基因密切相关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或生发中心后B细胞起源[4]。BL起初被当成肿瘤性病变,手术切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很多亚临床病灶难以通过手术切除根除,手术治疗后迅速复发是BL的常见表现,故仅在以下情况适用手术治疗:①因病理诊断需要切取标本;②腹腔巨大肿块并发急腹症;③长期化疗后残留肿块并无法消除[5]。WHO将BL分为地方性、免疫缺陷相关性和散发性。地方性BL发生在非洲流行区,与EB病毒感染高度相关,多累及上颌骨及下颚骨。而非洲流行区以外的大多数患者,没有特异的地区或气候分布,该种临床变异型称之为散发性BL,本例即属于散发性BL,表现为淋巴结外腹腔巨大肿块。阑尾是腹腔肠道器官,各种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均可在阑尾发生,但阑尾原发性BL非常少见。BL淋巴瘤具有高度侵袭性[6],本例Ann Arbor分期为Ⅲ期B组,分期较晚,术后1个月患者全身多处出现淋巴结增大的表现,经对症化疗后,增大淋巴结明显缩小。随访1年余,多次复查CT显示术区未见肿瘤复发,本病对化疗较为敏感,手术治疗后经系统化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本例为男性青少年患者,CT发现腹部肿块,开始考虑精原细胞瘤的可能性,但患者外生殖器正常,无隐睾病史,基本排除。另外,考虑淋巴源性肿瘤及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可能性,神经外胚层肿瘤多见于青少年,肿块易囊变、出血、坏死,囊变区常位于病灶边缘,肿瘤实性部分增强后中度到显著强化,本例病灶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中心伴有无强化坏死区,并伴有腹腔多处多发淋巴结肿大,而胃肠道淋巴瘤常伴有肠系膜区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增大[7],故考虑淋巴源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结合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病灶与回盲部肠管关系密切,见有蒂样结构与回盲部相连,阑尾中远端无显示。回顾性分析,蒂样结构为阑尾根部,肿块位于阑尾中远端走行区,肿块对周围脏器表现为推挤、压迫征象,界限较清楚,而对阑尾根部表现为“包埋、吞噬”,二者之间关联密切、无明确界限,阑尾无受压推挤改变、无边缘侵蚀征象。CT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呈现“枝头苹果”征象,由此就排除了腹腔肿瘤侵犯阑尾的可能性,定位于阑尾原发肿瘤就有了一定的把握,再结合CT的强化特点,肿块内部及周围情况,定性诊断阑尾淋巴源性肿瘤就有了依据。当然,确诊BL需要结合术后病理,但是如果在术前就可以诊断阑尾淋巴源性肿瘤,无论对临床的手术方式、术后治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阑尾原发肿块型BL非常罕见,但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CT特点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术后的CT复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周围脏器情况及淋巴结是否肿大,对临床判断预后及确定治疗方式也有很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下腹淋巴本例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养胃 “一揉二提”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