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2019-01-15 04:21李炎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35期

李炎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机遇。文章旨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继而提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发展的不足之处以及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应着重品牌建设、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汽车后市场等对策。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自主品牌汽车 汽车企业国际化

“一带一路”是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横跨亚欧非大陆、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覆盖了几乎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着眼于国际汽车消费市场,借”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顺势走出国门,将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销往“一带一路”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打造成世界明星品牌汽车企业。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的机遇

(一)战略优势

汽车工业是整合程度非常高的综合化产业,产业辐射广、人员需求量大、科技含量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常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早在1982年汽车行业就制订了《汽车产品质量评定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稿)》,1983年我国首次颁布了限制汽车排气污染的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和柴油车自由加速排放测量方法和限值等标准,1992年正式将有关汽车环保、安全、节能的标准列为强制性标准。进入新时代,汽车工业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但国家始终没有放松对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初我国就制定了围绕中国汽车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的国家汽车创新工程,力图集全世界的科技力量和资源,抢占新一代汽车技术的制高点,抓住新一轮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动权[1]。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联合编著发布的《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为例,根据2015年版技术路线图规划要求,2020年形成以市场为推动、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节能汽车产业体系;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节能汽车产业链。该技术路线图甚至对发展什么样的车型、实现哪些关键技术突破、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率和平均油耗,甚至如何在政府和法律层面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和保障都提出了严谨而细致的目标[2]。

(二)市场优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尽管年度产销量相较去年均有小幅下降,但依旧保持了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的好成绩。此外,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新能源汽车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發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5亿辆,其中私家车为198亿辆。尽管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但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人口大国,汽车消费能力和水平还在不断提高,根据当前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的千人汽车拥有量为173辆,美国为837辆,中国千人拥车量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左右,该数据能够充分说明中国的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汽车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汽车的潜在需求量和市场增长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此外,尽管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整车制造业发展迅猛,为汽车提供售后服务的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却始终有着明显落后的态势。虽然国内汽车后市场企业数量众多,但均以汽车整车销售4S店和小型汽车修理店为主,其业态均普遍简单、规模偏小,几乎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市场品牌。巨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必然催生出巨大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根据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发展的经验,整车销售的利润会被逐渐压缩,汽车后市场的利润率可达到整个汽车产业利润总和的60%-70%[3],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虽不是一座空城,却也是一块亟需拼凑完整的拼图,如果能在做好整车生产销售服务的同时,建立起自有的汽车售后服务品牌并将其做大做强,将会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

(三)技术优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大汽车企业纷纷与世界老牌汽车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汽车技术,尽管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西方老牌汽车企业,相较于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依然存在一定的优势,并且正在逐渐缩小与西方老牌汽车企业的技术差距。

2017年,奇瑞汽车公司发布了一款搭载于奇瑞瑞虎7上代号为SQRE4T15B的4缸汽油发动机,其热效率超过37%,远高出同时期行业平均水平,一举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动机中热效率的冠军。2019年4月,长安汽车公司发布了代号蓝鲸的15T增压汽油机,其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两个月后,长城汽车公司在“蜂巢易创”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发布会上发布了型号为4N20的新一代环保型20T发动机,该升级产品的样机最佳指示热效率为48%,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发布的产品还有9DCT全球首款9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和有效功率密度远超国家规划目标水平的6001系列三合一永磁电驱动系统。此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一众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取得的核心技术上的突破都说明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基本具备了与外资和合资品牌相抗衡的实力,同时也说明了,只有真正地掌握了核心技术与研发实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才能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的挑战

(一)面临的品牌建设挑战

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社会形象,更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代名词。上个世纪末,由于缺乏创新,以仿冒、抄袭畅销进口或合资车型的外观设计作为卖点,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力和竞争力不强,市场上才出现了一种自主品牌汽车就是山寨世界知名品牌汽车的声音,加之汽车的心脏——动力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箱)长期不能自主研发生产,更是使得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失去了一份信心,国产汽车因此一度被认为就是山寨车的代名词。经过艰难而又快速的发展,许多自主品牌已经从东拼西凑的试制车间成长为如今能够独立开发设计并自主生产建造的规模化整车生产销售企业,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已经突破一百五十万辆,跃居市场第二,仅次于长期雄踞榜首的大众汽车集团,虽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却长期处于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鲜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涉足。随着汽车行业的关税逐渐降低,加之外国豪华品牌对中低端市场的下探,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逐渐失去价格优势,消费者往往更加愿意选择价格适中、品牌形象和口碑质量更突出的外来及合资品牌的产品。面对形势的步步紧逼,自主品牌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改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市场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才能在根本上实现自主品牌形象质的改变和突破。

(二)面临的自主创新挑战

创新是知名品牌的重要构成要素。就是因为缺乏创新,自主品牌的品牌价值低,更谈不上品牌溢价,导致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自主品牌才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不被市场和消费者看好。但创新本身需要消耗巨大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一定的科技基础和资源,创新无从谈起。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挫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创新面临着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同时还缺乏技术的尴尬局面,创新便成为一种奢求。好在勤劳的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自力更生,抱着以“市场换技术”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历经数十年的艰难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极大的飞跃,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较于汽车产业刚起步的时期,而今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综合自主研发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从零部件的设计制作到整车的设计制造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尽管新时代的自主创新又面临着新的难题,历史证明,坚持开展自主创新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建立品牌甚至是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根本手段,也是改变以低成本和规模效应作为企业主要竞争对策、实现品牌溢价的必由之路。

(三)面临的售后服务挑战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建造再到销售维修的完整产业链,自主研发设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动化技术让生产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唯独售后服务一直缺乏有效的市场资源整合,汽车后市场规模虽大,却一直小而分散,不仅缺乏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和维修成本,使得市场资源的供给出现了极大的滞后和浪费。以消费者使用汽车过程中经常面临的日常保养问题为例,卖方市场的客观原因和消費者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在面临汽车新车保养时大多也只能选择去买车时的品牌4S店进行保养,4S店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汽车保养的效果千差万别,消费者付出的维修保养成本却明显高于路边家庭作坊式的汽修店。除了消费者没有更多更实惠的售后服务选择之外,4S店在整车销售时不合理收费、加价提车等乱象也成了众所周知的“正常现象”。造成汽车后市场乱象丛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4S店的强制垄断,如果能够将数量众多的民间汽修资源整合起来发展成具有强大市场领导和影响力的全国连锁,使汽车后市场得到充分的市场竞争,市场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配置,那么可以预期汽车后市场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黄金发展时代。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的对策

(一)吸引复合技术人才,提升品牌影响力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当前市场经济环境面临着严峻的下滑风险,对于正准备扬帆远航“一带一路”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本土化发展战略成为当前自主品牌车企走向“一带一路”亟需且必备的“三板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需要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支撑的复合型国际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当企业不具备自主培养适合本公司发展的管理技术人才时,应在更广范围内大力吸引和招募复合型管理技术人才,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一定的自主管理权。一般情况下,企业跨国经营往往面临着比在国内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抵御诸如地域文化及价值观差异风险、法律环境差异风险、跨国人才管理风险、外汇管理风险等多种可能遇到的风险。本土化战略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一,实施得当的本土化战略可以有效地为企业国际化经营规避地域文化及价值观差异风险和法律环境差异等风险,有效地提升自主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并提升企业外国本土化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并降低本土化生产销售成本。

(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

创新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也是产品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自主品牌车企扬帆“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化,能否适应并扎根一带一路市场,要看其能否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变化始终提供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背后的关键还在于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创新为了提供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产品的发展理念,将有助于自主品牌车企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自主品牌在当地的形象,有助于增强自主品牌产品在当地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自主品牌车企扎根“一带一路”市场走向国际化。创新归根到底是人周期性的创造,由于坚持自主创新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基础和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不考虑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根据市场变化的盲目创新投入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最终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甚至动摇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企业的自主创新就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保证创新成果的有效性。

(三)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完善汽车后市场

售后服务售后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影响用户体验满意度的关键。令人满意的售后服务体验是保持用户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的核心,也是传播企业品牌形象、提升用户口碑的基础,更是企业摆脱价格战竞争策略、巩固品牌和产品市场定位的重要途径。提供售后服务的汽车后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盈利方向,虽然短期来看售后服务投入高,收益不明显,但长期来看,一旦培养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就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和收益。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的市场环境,自主品牌车企应该精准把握当地汽车后市场的动态和走向,以汽车后市场为头阵前锋,或自主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或与当地优秀第三方企业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得适应企业本土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竞争优势,保证自主品牌车企本土化生产销售战略的顺利实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近20年来,中国市场零关税的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汽车行业的关税门槛也一再降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是和进口产品竞争的有效措施,在当前“一带一路”如火如荼传播和实施过程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外老牌大型跨国汽车公司以较低的关税价格进入国内市场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比以往更多的选择和优惠同时,也在不停地搶夺着国内的市场和资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唯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实力、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甚至是在国际市场中同来势汹汹的外国企业一较高下。

参考文献:

[1] 胡树华,汪秀婷,侯仁勇等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2-166

[2]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23-154

[3]中国汽车报社2005我们见证中国汽车[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206-208

[4]李悦“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8(15):56-57

[5]李晶“一带一路”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战略[J].汽车工程师,2018(01):11-13

〔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项目编号:CX201823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