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雨苗 郑 斌 徐杨阳
(无锡太湖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 无锡 21406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在国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抓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增强民办高校自身竞争力的现实需要。[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民办高校的运营模式与公办高校相比,机构的精简程度更高,学校将主要力量集中于专业课教学,在教务部门安排大量人力,对专业课教师引进的门槛相对较高,管理较为严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疏于管理。尽管大部分民办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也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但仍存在思政教育工作者人员流动性大,时政敏锐度不高,专业能力不精等问题。同时,学校的各级党团组织在工作过程中仅是上传下达,完成既定任务,未能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对学生因势利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发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够深入
当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形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增加了慕课、微课等在线教学形式,学生在课余时间仍然能够通过互联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制约的瓶颈。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数量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班人数往往超过百人,为了不拖延教学进度,教师只能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素材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分组教学等个性化教学方式运用较少。民办高校在校生的自主意愿较为强烈,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正使学生兴趣缺缺,只能勉强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学习质量往往不高。由于传统课堂未能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在课余时间也未能认真学习在线课程,不仅如此,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长此以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难以提高。
(三)日常管理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除思政课教师外,民办高校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人员为辅导员。近年来,民办高校在引进辅导员时已有意识地对其学历提出要求。辅导员的学历结构逐年改善,然而,大部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较小,理论基础薄弱,且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普遍较为年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总揽全局的视野,往往对在学生中发生的思想问题反应不及时,在进行教育时过于就事论事,缺乏系统的指导[2]。在教育形式方面,辅导员多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集中开展班会,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不足。大部分辅导员很少走进宿舍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难以直观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现状,未能通过现象挖掘本质,教育效果不甚明显。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在校学生的学费,以及部分社会力量的出资,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投入的财力相比公办高校较少。然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专业课教学,缺少经费支持势必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从内部管理来看,民办高校针对学生的各项预警机制不健全,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反应不及时,突发事件处理效率不高。而民办高校学生因为学费高,其主体地位和意识进一步强化,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责任大幅度提升,“责任”超载现象严重。[3]民办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较为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优良品格,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于内心诉求的表达,重管理,轻服务的教育方式与当下学生个性鲜明的特点相违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瓶颈,实效性难以提升。
(二)师资队伍中缺乏专业人才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经费有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进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所授内容关联较小,理论基础薄弱,很难将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出来,更遑论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由于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远少于专业课教学,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较专业课教师有一定的落差,导致愿意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在岗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和人才培养质量,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各职能部门协同教育的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理论学习、学风建设、日常管理、安全卫生等多个领域,目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与日常教育脱节,学校更注重对学生理论成绩的考核,而对日常教育与实践教育较为忽视,教务处、学工处等校级职能部门尚未形成协同教育的机制,在校园安全、校园卫生等方面未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也甚少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化指导。辅导员常常在各部门之间辗转,充当“救火员”的角色,大部分精力都被日常事务占据,鲜有时间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内容。因此,民办高校要正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各校级职能部门协同教育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水平。
(一)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健全思政工作制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亦在不断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民办高校应明确“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系统性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4]学校党委应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对相关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同时,对现有制度进行重新修订,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责任人,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党组织的网格化管理,优化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体系,以面向学生成才需求为导向,以学业指导为核心,以生活开导为重点,结合班级管理育人、社团服务育人、宿舍文化育人三个育人平台,强化教师、辅导员、学生三个管理主体。民办高校要加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强化榜样影响力,让骨干力量深入广大学生,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系统性地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党团活动,通过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党团组织的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发掘思政人员潜能,推进思政工作模块化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面广量大,如不进行合理规划,很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抓不牢重点,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使得工作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民办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行模块化管理,进一步理清校院两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项目化管理,完善模块化考核。与此同时,民办高校还应在各二级学院推行“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鼓励辅导员任教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同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特长,为其制定模块化的工作计划,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将工作量与工作完成度同薪资挂钩。在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推行辅导员工作室,形成辅导员工作纵向业务分工,横向年级管理的工作模式,不断提升专业化工作水平。
(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这项工作归口于学生工作处,但民办高校仍应通过多种途径,使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参与进来,各司其职,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打造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学习平台,推动合力育人的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人事管理部门应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思政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优先选聘思政相关专业人才,同时配合学校提高思政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教务处负责全校的课程教学工作,应通过增加课时和学分,使思政课堂能够容纳足够丰富翔实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和满意度。负责具体课程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加强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的把关,组织集中备课,集思广益,将内容优、质量精的教学素材整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剖析历史,解析时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学生工作处应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学风建设,同时将养成教育和学生工作相结合,通过制度和纪律约束以及严格的日常学生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将大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和训练相结合,重点进行道德行为知识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以强化大学生在道德上的知行统一,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使学生真正将接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