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治淮大业 服务美好安徽建设

2019-01-15 14:54安徽省水利厅
治淮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淮河安徽

安徽省水利厅

安徽地处淮河中游,淮河安澜与安徽发展密切相关。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遵循“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持续开展大规模治淮工程建设,淮河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治淮不辍铸就丰碑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之历史上黄河夺淮的长期影响,淮河成为一条极其复杂难治的河流,流域洪、涝、旱、渍等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有14年发生大洪水,约5年一次,其中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发生特大洪水。江淮儿女既得益于淮河哺育而繁荣生息,又受害于淮河水患而治水不止。70年来,安徽始终是治淮建设的主战场,江淮儿女用辛勤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治淮建设的壮歌,筑起了一座座治水安民的丰碑。

从水利几乎空白到构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前,安徽淮河流域水系紊乱,河道淤塞,堤防低矮单薄,平原和圩区排涝设施缺失。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安徽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治淮工程建设。建成佛子岭等4 座大型水库,兴建城西湖等4 个蓄洪工程,在沿淮开辟18 个行洪区,开挖新汴河、茨淮新河等大型分洪河道,建设一大批闸站,初步形成淮河中游的防洪工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治淮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1991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作出了兴建19 项治淮骨干工程的重大决定,其中涉及安徽14 项。2009年底,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代表的14 项骨干工程全部完成,如期实现国务院确定的近期治淮工作目标,全省基本形成了由堤防、行蓄洪区、水库、分洪河道、枢纽控制工程和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组成的淮河中游防洪保安体系。2011年,启动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涉及安徽的5 大类17 项工程已开工10 项。淮水北调工程全面建成并通水运行。引江济淮工程历经几十年勘测、规划和论证,从纸上蓝图走向了全面建设,长江淮河沟通的梦想照进现实。

从水患肆虐到流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949年以前,淮河及其支流经常破堤决口,洪水淹没冲毁良田,房屋倒塌,民生困苦不堪。70年来,水旱灾害依旧按照自然规律发生,而得益于治淮工程的防灾减灾作用,我们先后战胜了1954年流域性特大洪水、1991年、2003年、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以及历次干旱灾害。特别是2007年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洪水量级与1991年、2003年相当,但是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倒塌房屋、转移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比2003年减少30%以上,比1991年减少50%以上。如今放眼淮河,千里堤防屹立,淮水波澜不惊,沿淮地区实现了由“小水大灾”到“大水小灾”的转变,千百万人民群众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安居乐业,洪水到来便流离失所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从重开发轻保护到水生态水环境统筹治理。安徽淮河流域面积6.7 万平方公里、耕地4230 万亩、人口3980万人,分别约占全省的48%、68%和59%。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淮河管理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地方侵占水域、超标排污、违法养殖、乱搭乱建,淮河从20世纪50年代淘米洗菜,到20世纪90年代水质情况不断恶化,流域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支流河道萎缩,滩涂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淮河健康生命受到威胁。如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流域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促进了生态功能的提升。纵深推进河湖长制,省委书记李锦斌、省政府省长李国英担任省级总河长,淮河干流分级分段河长均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五级河湖长体系覆盖淮河流域。淮河干流基本常年保持在Ⅲ类水,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湖新貌逐步显现,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从贫穷落后到流域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淮河的深入治理,为安徽省淮河流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益于治淮工程,昔日的“水口袋”变成今天的“米粮仓”,从历史上倍受水害困扰的重灾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2018年,安徽粮食总产801.5 亿斤,实现“十五连丰”。得益于治淮工程,安徽淮河流域防洪能力整体提升,改善了沿淮重点城市的发展条件,促进了煤炭、电力、重化工等工业发展。2009年以来,安徽淮河流域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及财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沿淮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益于治淮工程,安徽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变革。全省GDP 由1952年的22.9 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 万亿元,增长1309 倍;人均GDP 由78 元增加到47712 元,增长611 倍,江淮大地发生沧桑巨变,正在昂首迈向现代化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

治淮经验弥足珍贵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治淮历程,其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治淮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兴水利除水患,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70年来,治淮事业之所以能够创造辉煌的成就,归根结底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作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党和国家始终把淮河作为全国江河治理的重点,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淮河流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正是党领导人民兴修水利、治理江河的一个缩影,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必须贯彻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这是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针对我国水安全严峻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水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强化淮河水治理、保障流域水安全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做好治淮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三是必须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略。从20世纪50年代伊始,中央就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这是淮河治理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的实践证明,坚持“蓄泄兼筹”的方针,治淮工作就能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在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以“蓄泄兼筹”为核心的治淮方略,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更加注重综合治理,把防洪保安与经济发展统筹起来,把优化水资源、修复水生态与改善水环境统筹起来,让治淮事业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是必须坚持团结治水的优良传统。治淮是一项事关流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战略性工程。多年来,流域四省紧密协作,团结治水,形成强大的治淮合力,新汴河工程被誉为豫、皖、苏三省团结治水的典范。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淮河治理作为重要任务,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淮河治理工作,亲临一线指挥抗洪抢险,深入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沿淮各级党委政府层层落实治淮建设责任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工程建设。江淮儿女支持治淮、投身治淮、献身治淮,行蓄洪区人民为保大局牺牲家园,形成了以“王家坝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丰碑。安徽几代水利工作者为治淮工作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践行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初心使命。

治淮伟业任重道远

经过多轮治理,淮河防洪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为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社会条件,是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淮河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淮河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仍不完善,淮河尾闾不畅问题突出,这是影响淮河安澜的根本问题。沿淮平原洼地“关门淹”严重,地面高程低于淮河干流河道设计洪水位3~6 米。河滩和行蓄洪区内居民安全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基础设施与其他地区相比依然较为薄弱。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部分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局部水生态空间逐步退化等等。

面对新时代淮河治理的新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遵循“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牢牢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为目标,统筹防洪保安、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统筹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勠力书写治淮工作的时代答卷。

奋力加快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的《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进一步治淮工程涉及安徽省主要有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治理、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城乡饮水安全等5 大类,匡算总投资568 亿元。按照省政府“四督四保”的要求,全力以赴加快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淮河流域水利工程网络体系。

全力推进淮河综合治理“六大工程”。治水没有止境,治淮正谋新篇。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要求定下新目标、谋好新举措、实施新项目,推动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即重点采取尾闾畅通、水系连通、区域排涝、安全发展、蓄洪滞洪、系统调度等六大工程举措,统筹谋划建设30 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同时,在开展淮河干流蚌埠以下河道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淮河与洪泽湖、入江水道与入海水道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上推动形成共识,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淮河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

强力推动淮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坚持“一河一策”,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持续改善淮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维护淮河健康生命。出重拳、出实招,推进淮河干流重点河段堤段整治、河湖“清四乱”、饮用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水土保持监管要求,筑牢淮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着力强化淮河流域依法治水管水。完善河湖执法监管体系,推进水行政执法常态化规范化。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水资源双控行动,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和行政区域用水计划管理要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验收。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推进社会监督和各方参与,让淮河管理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淮河安徽
美国参与赈济1906-1913年淮河流域饥荒及其农林、水利措施
《安徽记事》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河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