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的人学意蕴

2019-01-15 13:05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学马克思现实

陈 渊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一、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灵魂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人学从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从狭义来看,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理论品质、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科学的时代价值和广阔的光明前景。但就实质而言,不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以发展的眼光考察世界,以创新的理念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逐渐转向对人的问题的研究,然而马克思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对人有全面和客观地认识的,而是在他建构唯物主义世界观过程中,在关于人的问题越来越在现实社会凸显时,才着手研究现实的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及人权等与现实的个体相关的、解决人类发展困境的系列问题,进而实现了其人学思想的确立和发展,也稳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即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成型、确立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它思想灵魂——创新的推动下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领军者”,关系社会整体发展和变革的力度和强度,它的先导作用之于社会各类创新活动而言是思想灵魂、也是方法本源。制度创新之于创新发展理念犹如画方圆的规和矩、是创新发展理念的主抓手。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基础,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而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再一次引发了“工业革命”,并且关键是要提高国家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更为关键的是把科学新发现孵化到技术、产品新实践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把科技领域的理论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科技生产力,并把这一过程形成一种模式、源源不断地实现“中国创造”。文化创新是创新发展最容易忽视但又最不能忽视的“软实力”创新,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永葆长存的基础。

总之,在整个创新发展理论体系中四大创新构筑了创新发展理念的一面高墙,标识出了中国未来社会的辉煌。

三、创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主体的价值向度

创新发展理念以人为中心,把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主体地位的确立作为最终的价值取向,在创新发展体系的各个部分都实现人的在场。

理论创新的本质就在于透过繁茂芜杂的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1],马克思的这一创举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证明了人才是整个自然界的翘楚,只有实现了人的充分发展,自然界的秘密才能被发现、它的发展规律才得以掌握、它的永葆常青才得以可能。科技创新为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马克思发现生产力是解放现实社会人们相互间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2]。在当代世界,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立足之本,而在此过程中人仍然是主导因素,人民主体的实践劳动才能把现在设想的、虚幻的一切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制度创新为人的能动性发挥提供制度保障。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成果最终都会落入到资本家手中,这一几乎坚不可摧的资本流通模式根本诱因是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是服务于资本家的,因此只有“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3],工人才能获取基本的权力。制度的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更好更快发展。文化创新是国家发展强大、繁荣兴旺的“软实力”。文化相对理论、科技、制度而言是看不见的东西,在无形中影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如果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正能量、新思路、新内涵,即实现文化创新,那么,整个社会和全体成员的发展也将突破瓶颈,实现更加全面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更加自由主动发展的人类个体。文化创新要秉持一种博大包容的胸怀,只有在适合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创新才能形成一种社会潮流;只有在允许不断“试错”的生态环境中,创新才能发展成一种主导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表明,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因此不论是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或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根本在人。创新发展理念围绕人的发展,把人的能力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确定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猜你喜欢
人学马克思现实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花农精神:教育学就是人学——李保均长篇小说《花农》简评
漫画:现实背后(下)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北人学没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