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翠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00)
随着社会发展,新时期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保障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必须要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育人合力,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10号文,文件指出,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因此要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家校联系工作上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90%以上远离家乡父母,到异地求学,经过多年工作调查显示,60%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又很少与父母进行沟通,因此,父母对与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表现等情况一无所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对于家长对学生的诉求与期望也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所以,高校辅导员务必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准、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构成教育的合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通过家校联系,家长能够把自己孩子哪方面不足,哪方面有优势,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都详细告诉辅导员,有利于辅导员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环境等,更好的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教育,提升工作实效性。
(一)家长认为学校在教育中负全部责任。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推向学校,认为交了学费学校教就应该对学生负全部的责任。而忽略了在现代社会,学生受多元化思想影响,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平台。只有三者形成有效合力才能共同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二)辅导员与家长相互沟通较少,沟通方式单一。除了学生在校有事会打电话联系家长之外,家长也只有在学生有事的时候打电话联络,没有更多的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更有的家长甚至孩子读了几年书,连孩子辅导员老师的电话都不知道的家长大有存在。
(三)辅导员在与家长沟通中出现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辅导员与家长是平等的,而不是学生出现了问题责怪对方,不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辅导员老师连家长一块批评。
(一)家校联系对象。按照教育部要求,高校辅导员所带人数在1-200之间,辅导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量做到对学生家校联系的全覆盖,用以下表格进行汇总,一是便于知晓哪些人未能联系上;二是有家校联系痕迹资料,便于存档。
(二)家校联系内容。(1)毕业、就业困难毕业生在校思想、心理状况;(2)未达到学年学分要求,逃课、挂科现象严重者;(3)因经济困难产生的厌学心理自卑等不良情绪问题;(4)网络威瘾、思想偏激问题;(5)在校学生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情况;(6)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重要奖惩。
(一)把握好开学第一关,开好家长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家长,初来咋到,作为高校辅导员一定要组织好第一次家长会,提前备会,让家长在第一时间有归属感,让家长们能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第一时间知道大学几年的辅导员是谁,并相互记录下联系方式。同时也让家长知道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更好的配合学校老师形成合力,达到共同育人的效果。
(二)利用qq群、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沟通。很多家长来自农村,文凭不高,对于现代信息化手段使用不是很顺畅。作为辅导员尽可能减少家长的负担,让家长通过加入微信群、qq群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在校动态,同时也可以避免了家长过于繁忙状况和打字的尴尬局面。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这些群进行沟通反馈。
(三)多平台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寒暑假是大学生比较休闲的时间,没有什么事情和学习任务。不要让学生出现学校要求严格,回到家就彻底放松。导致学校家里两面人的情况发生。因此,辅导员要抓住这个时机更好的去让学生得以锻炼,如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寒假帮父母做有意义的事情来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假期结束检查学生活动开展情况。也为孩子和家长的交流提供更好的渠道。
(四)通过书信开展家校联系。假期可以给孩子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学校情况及孩子一学期学习情况,让家长及时知晓。同时让家长在信件上回信给辅导员老师,内容可以是对辅导员的意见、或对学校的建议、或对学生在校的表现满意度等,让家长在电话沟通中不方便表达的在纸上得以体现,便于后期辅导员及学校更好的改进,更好的形成家校联系的闭合,真正意义上做到家校联系。
总之,达到学校与家长教育管理的双向合力效果。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高校需建立与学生家庭之间畅通、持续的互动教育模式。做实高校家校联系工作,推动当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