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娜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在我国多种制度中,户籍制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效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的作用。建国初期,我国就开始建立起了户籍制度,并逐渐发展为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户籍制度。院校户籍档案是识别学生身份的重要依据,其是一项十分繁琐、冗杂且专业性强的基础服务保障管理工作。随着这些年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出国人数以及各项社会保障福利措施的影响,户籍管理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进我国户籍管理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院校新生在完成入学流程之后,院校方会统一将学生的户籍信息登记到学校名头下的集体户口之上,学生户口存放类型由此从原本的家乡户口转变为如今的挂靠式集体户口。但当前的许多职业院校的户籍管理登记方式还是手工登记,且使用的是纸质卡片式的户籍信息档案。如此便十分容易出现漏登学生户籍信息与户籍遗失等问题,同时,学生如果借户籍卡去办理个人事务而没有及时归还也很难发现,学生保管不当就很容易丢失[1]。
院校在毕业给学生发放户籍卡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户籍卡发给学生之后,因为学生数量多,户籍管理者会遗忘给哪些学生发放了户籍卡,一些毕业生会揪住这一缺漏,将自身弄丢户籍卡的责任推卸给户籍管理者,说户籍管理者没有发户籍卡给自己。户籍管理者没有证据说明自己之前发放了户籍卡给该学生,就算觉得学生是推卸责任,也没办法用实际证据来反驳,反之也一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户籍发放的混乱,户籍管理人员与学生互相推卸责任的状况出现。
每年院校都会出现毕业生户籍留校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因为没有找到工作,从规定上来说,学校是能够为其保管两年户籍的。该规定从短期来看,能够减轻学生找工作的紧张感,给其一段缓冲时间,使其户口不会被返回原籍所在地。但是,这一规定政策却加重了院校户籍管理的负荷压力,一些学生长时间放置不管户籍,不将户籍迁出,原户籍地址又不明确的话,就会成为院校中“空挂户”,这无疑会对院校户籍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学生户籍信息拥有数量大、变化多等特征,原本的卡片纸质类户籍信息登记与管理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户籍信息特征,户籍信息没办法根据实际来改变,户籍信息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容易存在差异性。实现户籍信息的电子化后,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电子化户籍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修改,现实户籍状态只要发生了改变,户籍管理人员就能够对户籍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保证户籍信息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统一性,预防户籍状态与户籍信息之间的脱节[2]。
过去院校户籍管理部门主要发挥的管理职能,也就是负责学生户籍的日常保管,如果学生想要借出户籍去办理个人事务,需要持有相关证件以及填写借条。但是,这样很容易出现学生借走户籍之后不归还的现象,时间一长,学生一不小心弄丢了户籍,为了不承担责任,有些学生会前往户籍部门假装借用户籍卡,如果户籍管理人员没有保管好借条,就会出现责任纠纷。因此,笔者觉得想要避免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保管户籍卡,这样既能方便户籍卡借用这一步骤,又能明确责任,谁弄丢了户籍卡谁承担,户籍管理部门不需承担责任。这样就实现了院校户籍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从原本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既能减轻户籍管理人员的保管压力,又能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服务工作中去。
根据规定,毕业生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话,学校可以为其保管两年的户籍档案,两年后不迁走就会被打回户籍地。这项规定对于毕业生来说是有好处的,能够给学生一段时间的缓冲,毕竟有些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又不想把户籍迁回原住址。但是,这新规定对于院校来说却是一种负担。院校集体户口本身的特点就是期限性与临时性,为学生保管两年户籍档案,期间会出现种种问题,如往届生户籍积压、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增加以及保管期限到期后的二次派遣工作量提升等。所以,为了提高户籍管理效率,增强户籍管理质量,应当更新以往的毕业生两年户籍管理政策,改为一年或几个月。
总而言之,院校户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如户籍管理方式落后、户籍管理责任承担问题以及毕业生户籍留校的隐患。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院校可以采取实现户籍信息数据库的电子化、转变院校户籍部门的职能以及缩短毕业生保管户籍档案时间等措施,以此减轻院校户籍管理的压力,提高户籍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