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文化传承中的人文精神

2019-01-15 14:39:58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时期汉语

童 潇

(咸阳师范学院文传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一、汉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从大方面来看,汉语文化传承不仅仅是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它还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对于民族、国家而言,如果自身的文化消失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者民族彻底灭亡。反之,即便国家灭亡,只要文化还在那么就还有复兴的希望。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例如同样发迹于五千年前的玛雅文明,在经过鼎盛时期之后突然衰落,文化得不到传承,时至今日玛雅人依然存在但纯粹的玛雅人非常稀少,何谈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大小纷争不断,但文化却从来没有缺席,即便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没有让文化在此断章。近代清朝时期国家萎靡不振,但无数英雄华夏儿女因文化教育中的民族精神奋起拼搏而有了现在的国泰民安。

从小方面来看,传承汉语文化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的民族文化自尊心与自豪感。现在时代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文化也不例外。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的同时外来文化也涌进国内。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部分人容易产生崇洋媚外、文化自卑的现象,此时传承优秀汉语文化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传承汉语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汉语文化传承精髓的最好总结。

二、人文精神概述

根据百科解释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徐志坚认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陈旭光认为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实际上不管是从内涵还是核心内容来看,人文精神关注的重点在于人,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人本观念,即人是社会的中心,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第二个人观念,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第三自由观念,即反对专制,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利,也要尊重其他人的自由。

三、汉语文化传承中的人文精神发展历程

汉语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人文精神的核心随着汉语文化的变革反映不同时代与历史背景下的人文特点,换句话说人文精神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人文一词最早出于《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周易·贲卦·彖传》的出现肯定在春秋末之后,而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源头,最起码可推算到殷末周初,那时人文精神讲的是礼乐思想。到了孔孟时期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尊重他人的生命甚于自己的财产,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求。汉代时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不过正是这种历史现象造就了汉朝特殊的法制人文精神。汉朝法律制度中的文明元素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需求,尤其是汉代采用先贤的“慎刑思想”,标志着我国法律文明的新进展。汉语文化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到了魏晋时期终于得到平稳发展。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是一个可以与现代社会相媲美的时代,同样重视彰显自我,个性飞扬。宋明时期和元明清时期人文精神比较压抑,无论是理学精神还是期望世风真淳的思想都是在人文主义被极度克制的背景下出现的。尤其是清朝的文字狱,不仅不利于汉语文化的传承,更造成了人文精神的退步。现代社会则是人文精神高度发达的时代,伴随汉语文化的传承,人文精神也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

四、结语

汉语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塑造了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塑造反映了汉语文化传承的历史与进度。从古至今文化传承都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人文精神创新的基础。尽管21世纪科技快速发展,传统汉语文化显得有些落后,但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汉语文化传承下去。文化永远不会过时,或许它在现代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但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特别是现代人文精神的塑造,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时期汉语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追剧宅女教汉语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4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