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思考

2019-01-15 14:39:58张立新王丽洁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职业高职

张立新 王丽洁

(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提出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新背景和培养目标,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背景下,培养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

一、现代职业教育背景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一词,这是对当前及今后某一时期职业教育背景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其内涵有一下几点。一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主动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刘延东同志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着规模空前的工业化、城镇化,同时又致力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才能提升中国的制造水平、加快中国制造步伐、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可见,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保驾护航的战略地位,要以经济发展为风向标。二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驱动着新型行业和新型职业不断涌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才的基本能力,终身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方法。职业教育要从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上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着力于人的多样性发展机会的创造,提高劳动者就业、择业、创业能力,真正做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三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现代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遵旨,紧贴行业需求,突出就业导向,推进教学改革。

二、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内涵

(一)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

在“现代职业教育”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所培育的学生是经济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技能,一方面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所培育的人才,必须具备适应和创造两个基本能力。具备了适应能力就能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技能,以适应行业新的发展要求;具备创造能力,就能在技术、管理方面进行优化革新,使行业、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处于领先主动地位,能长足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创新的主体;适应就是有针对性的变化和调整,适应快则发展快,适应慢则创新无从谈起;创新和适应相辅相成。所以,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

(二)核心能力内涵的解析

内涵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事物的特有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本身并不是内涵;只有当它反映到概念之中成为思想内容时才是内涵。能力是确保任务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因此,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内涵由两个要素构成: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适应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学生如果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则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就会不足,进而影响对问题思考、判断与理解的准确性和速度,最终导致分析问题的效率则不高;一旦失去效率,则创新成功的几率则就大大降低,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实践,让实际问题得到最佳解决,以满足人们需求;因此,高职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必须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机械制造工艺是为指导机械零部件加工及其装配在优质、高产、低成本的条件下进行;熟练掌握了机械制造工艺知识,不一定能够熟练的去编制工艺,或者编制的工艺缺乏可行性,原因是缺乏实践,缺乏知识的应用能力。可见,作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的两个因素相辅相成,却在某种程度上又彼此独立。试想,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两者,那么一系列如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等又从何而来呢?这也正是为什么将这两个因素定位成核心的主要原因。

三、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要注重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要重视从知识向智能的转化,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与其他知识相比,基础知识具有更大的学习迁移价值。因此,基础知识是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原动力,有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掌握不好就会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障碍,不但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量身裁衣,精准把握授课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匹配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非。教学内容在难度要科学把握,针对教学对象已有知识水平而适当提高,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掌握,这样可以使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达到新的高度。例如,我院教师普遍感觉到,给(高考入学)三年制学生上课就轻松得多,一点就通,而给五年一贯制(中考入学)学生上课就很费劲,学生也缺乏兴趣;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智能结构,恰当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使之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智能结构相适应,简而言之,就是因材施教。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启发式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一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如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二学校要通过一定的制度来确保学生实践机会,比如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了顶岗实习制度、“双证书”制度,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把顶岗实习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学生实践机会,提高了实践能力;学生在历年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都能取得了良好成绩,学院也被评为2012年吴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校企合作院校。

(三)统筹协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百花齐放,例如项目式教学改革、“双证书”制度、实习实训等形式的教学模式成为改革的热点,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大幅度削减理论课程的现象存在;我院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过多地削减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学时或教学内容;但却忽视了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要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离不开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要统筹协调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为实践而实践。一是要将理论知识教“透”,使学生掌握其实质;二是要教“活”,使学生在不同背景下,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理论知识要“全”,即要全面。例如,机械制造工艺和电子技术对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同样重要,专业英语、现代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对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也许正是以后进行创造性思考、或创造工作的知识来源。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掌握基础知识
我爱的职业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