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兰
(江苏省泰州市苏陈实验小学,江苏 泰州 225300)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就是要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铺路。小学生在英语学习初期内心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向往,进而转化为自身学习的动力。可是时间一长,学习的内容增多,且难度加深,于是畏难情绪滋生,对英语逐渐失去兴趣,最终成为学困生。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单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便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以充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留意,多观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等,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将基础扎实,自觉性高,接受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划分为A层;将基础中等水平,态度端正,接受能力一般,但有较强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划为B层;将基础和接受能力均欠佳,但学习态度尚可的学生划为C层;将基础很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懒散,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划为D层。在此基础上再按照成绩的优劣调配座位,形成学习互助小组。当然,这样的划分和搭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分层和编组,这种动态的评估有助于小组内“小先生”辅导中差生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友好、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中都能有所收获,共同进步。
由于学习能力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智能与表现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又能兼顾“提优”“补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一课的话题是生病就医,在学习完文本之后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要求D类学生能够认读对话,C类学生能够熟读并表演对话,B类学生能够对原文稍作改编并表演,A类学生能将对话内容用第三人称进行讲述。这样的要求,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跳一跳都能摘到苹果,帮他们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对中下等生要为他们开辟语言实践的用“武”之地,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帮助他们走近成功,体验成功,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作业的布置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巩固,分层布置作业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对作业的数量、难度和形式等加以分类,如课前预习的作业,我要求A类学生在听录音之后能够会读新单词,了解课文大意;B类学生能够试读新单词,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C类学生会读新单词;D类学生先熟悉一下文本,划出生单词,以便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分层次地布置作业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面对作业时都不会束手无策,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
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科学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进步与成功的体验。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困生采用肯定性评价,用心发现并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作出肯定和赞扬,让他们看到希望;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出了不足,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不断奋发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鼓励他们之间“比学赶超”,相互比拼,相互竞争,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远处发展。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辅导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指导,对C类、D类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解决问题,逐渐学会思考,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对B类学生采用教师引导,组内互助的方法,促使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对A类学生除要求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外,还通过英语沙龙、制作英语小报、每天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手段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他们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过“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只要条件合适,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朵,但不是所有的花都开在春天里。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用我们的爱心、耐心、恒心去唤醒这些花朵,让他们在细雨的滋润和阳光的沐浴下尽情绽放,绚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