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孔燕
(昭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提出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为了贯彻总书记的教育精神,各大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期间成长为可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的合格人才,若在思政教育环节出现问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出现了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形成不良的价值观,进而造成负面的影响。
公平、公正、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营造的教育氛围,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教学状态,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要从人的角度加以关注,为学生指出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基础,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规划必要条件,也是保证高校教育长久持续发展的根本。
高等教育是一项巨大且系统的工程,在这个伟大的教育工程中除了高校自身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还需要联合社会各界,例如政府、企业等共同完成教育大业,在思想政治的教育环节也就需要共同构建才能实现完整的教育理念。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也应该突破自己的“小圈子”,努力为学生营造校内外“大融合”的效果,实现系统性教育。
道德教育是高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方式,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构建也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的新热点话题。全面建设道德思政教育是目前各大高校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校园环境的重要举措。另外,正确的政治信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这也是保障高校教育理念贯彻的重要保障。
若想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引力首先就要从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任感着手。以本科院校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由四门功课所构成,在案例的选取和重难点的划分上有一定的重叠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生困惑的内容往往具有重复性,若想真正让学生对思政课程融会贯通的理解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谈论当下的发展,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让学生以史为戒,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跟学生讲实际生活中的情理,这样便避免了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任感。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夯实其理论修养,只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能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幸福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信服,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理论功底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的求知欲是比较强的,但是面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他们既不会积极接受,也不会抗拒抵触,但是教师要是照本宣科,一味地去讲枯燥的理论,学生一定不会有良好的学习互动。教师所传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讲授,并结合当前的时事政治和国家的国情,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就会与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形成共鸣,点燃学生对理论的信服,实现教育引导力的真正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并非是完全枯燥的课程,讲好中国故事也能够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治国纲领等内容时中国在实现这个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很多感人且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并不是传统的案例,现代新闻中的焦点问题也可以成为课堂中的重点内容与学生分享。以论带事,以事带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就在这些有教育意义的话题和故事中呈现,并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建设中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和宣传的主战场,高校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在高校的教育中不断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也是保障教育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无穷的潜力,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实现整个资源,优化管理的目的。社会各行业也要积极地配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建设完整且系统的思政教育体系,最终实现高等教育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