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 亚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建筑工程类学科的基础组成部分,不仅具备内容多的特点,还展现出一定的实践性。因此,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了解工程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测量方法和应用技巧,这对未来步入社会工作岗位而言具有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优化,工程测绘技术既产生了改变,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此时,要想突破传统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理念的制约,可以结合模块化教学,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应用技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对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一方面,理论教学。这一教学知识属于测量学的基础内容,其中包含了测量技术、应用原理及测量概述等。现阶段,随着测量学发展速度的增加,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融入了更多全新的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测量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时,必然会在未来参与相关岗位时得到实践应用,因此教师设计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品台至关重要,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他们所学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应用技能[1]。
整合模块化教学应用情况可知,其展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课堂中,会引用较少的时间对任务内容要求进行讲解,其余时间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书写任务计划书,明确工作过程,检查评估标准,并按照计划实施任务进行操作。因此,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二,手脑共同应用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若是遇到问题或困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帮助,而在整体实践操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本次实践操作的结论,并对比书本提供的理论,分析两者是否相同,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调动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升实践学习效率;其三,实现认知目标与操作目标的双赢。认知目标一致都是教育工作推广的重点,但却不是唯一。了解实践教学案例可知,教师必须要更为关注学生的熟练操作情况,此时认知目标和行为操作目标都将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其四,在师生之间传递双向信息。模块化教学的信息传递具备双向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和接受者。前者需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接受水平的情况下,正确设计教学任务,并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一直到完成教学任务结束。而后者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更多知识和应用技巧,从而更好完成预期任务。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中获取信息,而学生也能从教师中获取知识,最终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必须要保障信息可以双向传递,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课堂教学工作能有序进行。
了解当前建筑工程建设情况可知,其测量工作内容有:为工程建设设计不同比例的地形图;构建完善的工程控制网,并做好工程放样工作;检测建筑物形变;为工程竣工服务提供有效信息等。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工作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推广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测量的三项基础工作与测定和测设两项任务中。因此,教师在构建模块化教学课堂时,可以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分为四大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向传递有关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仪器构成及测量作业方法,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具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点:其一,绪论。需要学生了解测量工作的概述、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及作用等;其二,水准测量。专业教师可以从自动安平水准仪及其构成、测量方法等入手进行教学指导;其三,角度测量。必须要明确全站仪构成及其应用,促使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和熟练应用角度测量的原理和经纬仪校正;其四,距离测量。学习应用全站仪测距、直线定线及红外测距仪的构成及其应用等内容[2]。
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要明确大比例尺图形图和测量的改变,并熟练应用导线测量、地形图测绘等多种作业方法。具体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基础知识。学生通过了解地形图的比例尺、地物地貌在地图上的标记形式及图中的编号、分幅等内容,可以为实践工程测量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其二,小区控制测量。需要学生了解测量概念,并明确内业计算和外业观测、三角高程和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其三,地形图测绘。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还要学习和理解地形图的多种应用形式及具体测绘方法。
这模块的教学重点在于整合建筑工程实际案例,分析测量在建设当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在累积大量实践经验的同时,具备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工程案例。具体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测设基础工作。一方面要了解水平距离、高层及水平角的测设内容,明确点的平面位置,另一方面还要对已知坡度进行测设;其二,建筑物施工测量。最常见的教学知识包含了建筑物变形观测、不同类型建筑的测量方法及线路与桥梁的施工测量等。
这一模块作为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GPS的工程应用及3S技术的相关知识[3]。
通过了解新时代发展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明确本课程提出的教学大纲,测量教学会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基础课堂,另一方面为实践训练,而后者又能方分成课堂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两部分。因此,教师在推广已经划分好的模块化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工作时,需要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并注重在应用中解决大量涌现的教育问题。
以当前测量设备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为基础,专业教师要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含的教学内容实施科学调节。如引用现代化应用设备及其具备的技术等,摒弃传统意义上继续引用或已经被取代的教学知识,促使学生可以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并明确未来发展下的建筑工程测量要求,从而成为社会稳定发展所需的优质人才。
工程测量技术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模块的教学指导时,可以结合课堂实训,着重锻炼学生对应用仪器和各项项目的测量技能。而在完成第二和第三模块教学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集中参与综合模拟训练,促使他们通过进入到模拟化的施工现场环境中,学习真实的工程建设要求,设计完善的实训任务书,逐渐了解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特点,并强化自身的测量应用水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模块设计的教学知识,合理引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物件和现场演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和观察中掌握所学知识,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在学习理论性强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知识,设计PPT课件,并在课堂指导中,引用传统教学方法,如公式推导、黑板书写等方式,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促使他们可以在教师的辅助下更快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为了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促使他们具备引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未来步入社会岗位奠定基础。
在模块化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放弃用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按照课程考察与实践考察整合的方式构建评估系统。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课程考核中的成绩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平时成绩,其中包含模块测试、课堂提问及作业情况等;另一方面,考试成绩,其中包含测量知识的认识、理解及应用,预防出现课本知识单一复制的现象。两者分别占据一半。而实践考察也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指课堂实训成绩,占据实践考察成绩的百分之三十。其中包含学生仪器操作情况和与测量项目有关的应用情况;另一方面是指测量综合模拟实训成绩,占据实践考察成绩的百分之七十,其中主要用来评估学生测量的实际应用水平[5]。
其一,通过推广模块化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工作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不管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是课程体系得到了优化,且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增加与测量有关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其二,在构建模块化教学环境时,教师必须要了解工程测量课程的标准,并明确各个模块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后整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模块化教学优势,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其三,实训教学作为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依据。在构建模块化教学课堂时,依据让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践整合到一起,有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工程测量实践技能,并促使测量训练工作有序进行[6]。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施情况,明确构建模块化教学课堂的优势,逐渐展现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不但能强化学生对测量设备仪器的熟练应用技能,还可以培育出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优质测量人才,以此为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