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琪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激流之中,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多种社会思潮交互影响,与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产生激烈的碰撞,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形成,导致危害大学生生命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
首先,当前大学生漠视生命现象严重。自杀现象频发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大学生在得知他人自杀后,纷纷效仿,产生“链式效应”。还有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阅读暴力、恐怖的小说,玩各种充满血腥的网络游戏,使他们模糊了网络与现实的界限,有些学生还在网站、论坛中加入各种充满消极色彩的群聊,曾有记者暗访相关的“自杀群”发现其中不乏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他们在群中的聊天中充斥着阴郁和暴力的色彩,内容大多是挑唆他人自杀,分享自残的经验,甚至将自杀作为一种攀比的形式,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此外,许多大学生漠视他人生命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重庆大学生持刀砍伤舍友、复旦大学生硕士研究生虐猫,多起血腥的事件,让我们看到许多大学生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漠视,这种畸形的生命观,对整个社会起着恶劣的影响。
其次,许多大学生对生命存在错误的认知,应对挫折能力较差。陕西西安某高校大学生仅因为和女友分手,先割腕、后跳楼,其所留的书信中多次提到一个女生的名字,却唯独没有提到自己的父母,这种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自杀的事件,是一种亵渎感情,对自身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整个社会蓬勃向前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自杀事件在新闻报道中竟成为了常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江西女大学生因情自杀、湖北某大学女生因恨自杀,北京女大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自杀”等新闻,多种消极事件的发生与整个社会积极的发展方向相违背,而这些学生自杀的原因大多是来自于自身对生命认知的偏差,面对挫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疏导,选择了最为消极的手段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不顾及身边人的感受,也没有理解“生命诚可贵”的真谛。
第三,大学生生命幸福感偏低,自我主义严重,将生命价值务实化和功利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衡量幸福的标准逐渐变成了“金钱至上”,把生命的意义简单地与金钱、地位挂钩。一名男生在上大学后将自己的不幸福感归结于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强大的背景和丰厚的物质生活,不能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对父母恶言相向;在各大高校明令禁止参与非法网贷的今天,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为了体验金钱带来的快感选择非法网贷及各种赌博行为,从而引火烧身,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到生命。太多的大学生将权利、金钱、地位看作是衡量生命幸福感的唯一标准,也因此容易产生极端的行为与后果,他们对于社会和父母只有索取,忽视了生命的价值是在对他人与社会的奉献中实现的。
第一,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高低成为学生的一切,许多中学生都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生命教育,进入大学后,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人际交往面的拓宽,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许多高校未能在这一时期及时给新生提供良好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生命教育这方面也没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设立的心理咨询室也难以切实起到作用,在环境的较大转变之下,很多学生的问题也由此表现出来,他们茫然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疑惑复杂的人际交往处理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从而引发多数大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偏差。
第二,高校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各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学校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将生命教育融入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专门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未能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内容与方法中存在相契合的部分,相应的教学计划及相关教学设施也没有形成体系,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分的“以社会为本位”来强调其社会和政治功能,未能很好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价值,对二者的内在联系把握不足,最终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影响了学生的个体生命质量以及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
第三,高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环节缺乏针对性和体验性,有待进一步完善。生命教育是源于实践,用于实践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专业实习、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包括“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服务型实践活动,还有创业教育、就业见习等拓展型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中很少有针对生命教育专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有一些实践活动涉及到了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却比较零散,未能形成体系,没有很好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缺乏常规化、系统化。
首先,是设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各高校生命教育最主要的方法是为学生设置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通过各科教师的课上讲解,将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以理论学习为主,配合相应的课下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
其次,是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文体活动。其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多以征文、摄影、演讲等比赛为活动的主要形式,也大多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以上活动,营造出进行生命教育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但未能使每个人都接受到相应的生命教育。
第三,是进行与生命教育有关的主题宣讲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在学校开展多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为主题的讲座,在接受学者的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提问和互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第四,将相关的心理咨询室设立于高校内。目前各大高校都设有与生命教育相关联的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教师坐班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其初衷是为了提供一个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的场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
从各高校现有的路径来看,整体侧重于生命教育的理论教育,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各种教学路径之间的联系较少,缺乏系统的安排和规划,没有形成体系,相关的实践活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前各高校也急需建立起联动的生命教育体系,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开设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将生命教育系统化、体系化。
第一,发挥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将生命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提高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培养相关教师,编订新型教材并设立相关的配套教学设施,丰富生命教育的课程理论及相关教学方法,使传统的思政理论在课堂上以另一种方式发挥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在原有的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中融入死亡教育与挫折教育,要求教育者在课程体系内,根据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出现的问题,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同时,加强对生命不一样的感悟。
第二,注重实践教学,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得对生命的体验。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都注重让学生获得对生命的体验,应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加强生命教育的实践环节,根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现存问题,构建与课堂内容相呼应的实践形式。在高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环节中应更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增强他们对珍惜生命的认同,如让学生亲历救援现场、躺进棺材感受死亡等,使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不一样的生命体验,明白生与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种困难,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第三,采用渗透教学方式,将生命教育融入于其他课程和日常实践中。渗透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之一,许多高校的课程和实践当中都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其他学科对生命教育的渗透教学,采取渗透的方式让受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生命教育,由于各个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相通性,教育者在基于这种相通性的基础上,秉承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课堂教育,使大学生在系统把握各科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内化渗透教学模式中隐藏着的生命教育信息,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时加强对校园氛围的建设,为高校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环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扩大生命教育的范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好的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协调配合,在宏观环境中,社会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网络环境的优化,通过网络传播生命教育的相关信息,在运用网络载体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优化网络信息环境,及时清理和过滤垃圾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在微观环境中,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学校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将生命教育渗透于课堂和实践之中,发挥各自的功能。高校应形成系统的思维,整合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资源,使三者形成合力,从多种不同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取各种社会规范,还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命体验。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系统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整合多种社会资源,与时俱进,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多种路径,给处于迷茫时期的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充满困惑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