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张树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十一届三中全会预示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文学艺术界上,欣欣向荣、百家争鸣。单田芳播讲的《隋唐演义》,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等红极一时。1982年由王刚播讲的历史革命题材的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创下了小说收听史之最,当年创下了3亿的收听量。90年有声书依旧健康向上发展,《白鹿原》播出,也为小说的销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有声读物在我国兴起到发展,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1]
90年代中期开始,有声读物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低谷。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有声书的产量和质量相比较于80年代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听众的流失。第二,广播事业蓬勃发展,电台节目愈来愈丰富和专业,板块化节目的出现挤压了有声读物的播放时段。第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电视文化突飞猛进。90年代开始,电视媒体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也是导致有声读物市场开始进入低谷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入21世纪,传统媒体下的有声读物在艰难地发展着。恰逢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发展起来,新兴的传播方式给了有声读物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2003年,首家互联网有声书网站“听书网”开始运营,开始了以听书网形式的有声读物下载传播方式,人们可以用MP3,MP4进行下载收听。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有声APP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生长起来。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喜马拉雅注册用户4.7亿、懒人听书注册3亿、得到App付费用户2200万。有声阅读已成为推动阅读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1.生产方式多元化
大多数的移动端有声APP采用了多元化的生产方式,首先是PGC模式,和出版社和书商签约,购买版权进行有声书的制作。第二,模仿了YY语音的模式,UGC模式,所有用户只要注册了APP账号,认证以后就可以上传自己录制的读物,供全网的用户收听。两种模式结合进行有声读物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听众的粘性和产量。[2]
2.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有声书市场愈加的成熟和稳定,也催生出了多种的推广和传播方式。UGC模式的兴起,使得有声读物大量涌现。改变了多年前,人们的线性收听收看方式。有声读物平台兴起,汇聚海量内容,用户规模庞大。网络电台、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均可制作上传有声读物。同时,客户端的有声读物还可以在不同平台进行分享,极大的促进了有声读物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3.版权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对于音像制品的版权把关越来越严格,相比于多年前的盗版泛滥,侵害创作者权益的事情已经得到了极大地遏制。各大有声平台都和书商、出版社、网站等签约,进行版权的收购买断。独家的正版内容将成为移动端有声APP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在UGC模式下,有声主播也是每个平台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在版权日益重要的今天,能够拥有独播权和知名主播的平台,可以保持其生产的丰富性和持续性。
4.大数据下的有声平台
听众每天都在关注什么内容,平台后方都能进行实时的监测,同时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内容推送,真正做到了私人订制,专享服务。大大提高了听众的粘性和收听率,从而使平台自身更加稳健的发展壮大。
1.消费人群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时间都是碎片化。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改变。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会选择电子书来阅读,而随着移动端有声平台的兴起,学生、白领、上班族都会选择用听书来代替阅读文字。
2.消费方式——免费到付费
和其他行业的平台一样,首先是前期资金投入,培养用户收听习惯,靠广告收入盈利,而后开辟付费专区,逐渐加大力度,将一些资源从免费专区转到付费专区;新增会员专区,提供会员精品听读资源。
纵观整个有声书读物市场,虽然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但我们已经能看到有声读物市场的潜力无限之大。作为数字出版行业的新锐,我相信有声读物一定可以一路高歌的走下去,当然这也需要更多的传媒人、演播者、作者一起努力才能做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