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理论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与启示*

2019-01-15 07:10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状态理论

杨 超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是90后、00后的独生子女,由父母呵护着长大,成长道路上经历的挫折和困难基本都由父母或他人解决,独自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一旦面对挫折,有的同学无法承担压力受到打击,出现心理异常和危机,造成难以承受的结果。

PAC理论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提出的,又称为交互沟通分析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它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分别是父母(parent)、成人(adult)、儿童(child)状态,简称P模式、A模式和C模式。父母的状态是指权威感和优越感;成人状态是指客观和理智;儿童状态是指冲动和变化无常。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特定的场合,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只有一种心理状态占主要部分,而这种状态会在交谈的语言和动作行为中表现出来。父母状态下,常见语言是你必须、你应该之类的言语,行为表现是指手画脚、剁脚、皱眉等;成人状态下,常见语言是为什么、依我看、我明白了,行为表现是冷静、商量;儿童状态下,常见语言是我不懂,我不管,行为表现是发脾气、垂头丧气、哭等。

在国内,PAC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四方面,一是心理危机应对;二是心理咨询;三是人际沟通;四是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刘晓华基于人际沟通理论,开展了很多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的策略研究,还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危机应对策略分析,运用PAC理论构建A-A人际交往思维模式,并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可以缓解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韦淑萍运用交互沟通分析理论研究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发现在PAC的人格模型下,学生可以有效的解决理性与情感的梳理,促进学生的个人心理成长,激发学生的能量和行动的愿望。孙丽娜等分析了辅导员用PAC心态结构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辅导员在学生的不同状态下采取不同的沟通模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很多人际沟通上的问题,常常是因为交流双方的沟通模式存在差异,假设一个成熟的个人期待的沟通模式是A-A,但是对方如果是P或者C的模式,那么这个沟通过程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出现矛盾。本研究以个案为例,探索PAC理论的实践。

H(化名),男,某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在新生心理普测后显示该生具有抑郁和自杀倾向,心理老师找到班级同学了解H的平时表现和情况,他平时从来不与同学讲话,独来独往,但是也不会与别人发生矛盾,老师和同学起初都以为他是性格内向,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心理老师与他进行了谈话,该生一开始表现出很强的阻抗情绪,无论问什么都一言不发,分析出该生目前的状态是PAC理论中的C模式,不能用正常的沟通方式和谈话询问进行。而后心理老师采用A模式与他进行交谈,用关心、商量性的口吻,在老师的努力开导下,该生终于开始回应了,自述自己真的有过自杀的想法,原因是H的母亲在其高考结束后去世,母亲是他唯一的情感支持和依靠,也就是其母亲与他的互动方式一直是A-A模式,沟通过程很畅通,母亲的意外离世,让他一度放弃继续读书的想法。虽然H家庭结构完整,但是父子关系很差,他很不喜欢父亲命令式的模式,这很符合P型的特质,即父母型的交流模式,专断、命令。结合PAC沟通理论,心理老师建议该生学习用A-A模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经过一个学期的辅导和学习,该生渐渐理解了自己与他人的交流模式,理解父亲并愿意与他进行深入的交流,甚至可以主动关心父亲的起居和工作。他还与身边的室友和同学建立了友谊,能够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室外打球等。

PAC理论的应用与启示:

1.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要适当增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很多任课教师并没有具备上好这门课的能力,仍需不断进修和学习,并且要耐心、理性的倾听学生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心理问题预防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目前大部分的团辅活动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为主,我们可以引入新的模式,关注PAC理论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角色的变化。

3.心理问题预防还需多方的合作。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都可以发挥作用,本案例中该生的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与心理老师共同成为他的社会支持者,帮助他恢复和成长。

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必要结合一些心理应用技巧,合理、全面的分析学生的问题,如本例中的主人公,要从关心入手,采用PAC人际交往理论,建立学生的A-A人际沟通模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换位思考,可以有效的避免沟通不畅造成的压力。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状态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