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钟 凯
芦荟是比较典型的多肉植物,全世界共有数百种之多,但除了少数用于园艺景观,大多数芦荟不为人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芦荟主要是作为传统药物,上世纪末随着经济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保健食品产业兴起,芦荟开始大量进入食品、保健行业领域。不过,目前可以入药或作为食品的芦荟仅有几种,其中以库拉索芦荟(俗称美国芦荟)最为常见。有些人在家自己种芦荟食用,但大多都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今天就来简单地科普一下!
尽管国际毒理学杂志的综述研究认为,库拉索芦荟即使外用也有一定毒副作用,但目前多数研究更关注其食用毒性。芦荟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最多的是蒽醌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芦荟的表皮及皮下的黄色乳胶中,其中最典型的是芦荟素,又称芦荟苷或芦荟大黄素。
芦荟素呈淡黄色、微苦,能刺激肠道排泄,因此芦荟可以作为泻药。不过它也是芦荟毒性的主要来源,过量服用可产生腹痛(绞痛)、腹泻等严重毒性反应;个别研究还发现它与孕妇流产有关,尽管证据不够但足以引起重视。此外,蒽醌类物质还被怀疑可以导致肝脏损伤,比较典型的是中药何首乌。
虽然加工可以去除大部分蒽醌类物质,但大量食用库拉索芦荟依然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例如美国一位73岁老太太因急性肝炎入院,经医生反复询问,高度怀疑是吃了库拉索芦荟胶囊(在美国属于膳食补充剂)所致,按医嘱停止食用后症状就消退了。
便秘患者常服用含有芦荟、大黄、番泻叶等成分的泻药,有研究发现,这些人的肠道在用药较长时间后会变黑,国内也曾报道过消费者吃了添加泻药的违规减肥保健品导致肠道变黑的案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些肠道癌症可能与长期服用这类药物有关,于是欧美国家开始控制这些药用植物的使用。目前美国加州地方法律(65号提案)将芦荟提取物列为具有致癌或生殖毒性的物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报告也确认,芦荟提取物对动物有潜在致癌性。
其实芦荟素在体外研究中有比较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的能力,甚至有人将芦荟素提取浓缩,制成药物,声称可以抗癌。但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经过审慎评价后认为,并没有证据表明芦荟素可以预防或治疗癌症。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体外实验的结果往往并不靠谱。
芦荟“保湿润肤”的功效深入人心,因此被大量用于面霜、乳膏、面膜、洗发水等日化产品,但实际上这方面的证据也并不充分。虽然有少量证据表明芦荟有助于缓解某些皮疹症状,但总体上芦荟的功效并未得到科学界的一致认可,美国FDA也没有批准任何一个芦荟的功效声称。此外,库拉索芦荟还可以引起皮肤过敏,常见于爱美女性在家自制新鲜芦荟胶外敷。所以自家做的纯天然芦荟胶并不意味着更好、更安全,过敏体质的人就不要冒险尝试了。
目前,中国允许用于普通食品的仅有“库拉索芦荟凝胶”,常见于酸奶、饮料、甜点等,其效果类似海藻糖、卡拉胶等增稠剂。这种凝胶是用库拉索芦荟叶片为原料,经沥醌、清洗、去皮、漂烫、杀菌等步骤制成的无色透明至乳白色凝胶,目的是将水溶性的蒽醌类化合物尽可能去除。不过,国家规定库拉索芦荟凝胶每天的食用量不得超过30克,且产品必须标注“本品添加芦荟,孕妇与婴幼儿慎用”,可见即使是合法使用的芦荟也可能存在一定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