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征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520)
马克思主义是从历史、实践中总结的科学理论,是指导人类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进行分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事物的普遍联系规律、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需要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历史合力理论等视角出发进行了论述。
马克思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指出,我们看问题需要从一种联系的、发展的思路入手,绝对不能用独立的、绝对的视角。正如“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所言,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而这些个体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此观点引申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来说,就需要在该项工作与外部社会之间建立一种科学的联系,以此促进工作的创新发展。比如,通过加强外部沟通,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部与外部实现协调一致,以免二者互相抵触。用实践中的效果来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用社会上的为人处世观念等作为教育素材,丰富教育内容。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马克思名言指出人的工作和生活、学习都是离不开社会这片土地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以社会为着力点、以人为本。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群体中特殊的一类,为引领其思想道德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要明确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了解其在性格、心理、生活及社交方式、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大致情况,为后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其所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会受社会体制和社会关系的直接影响,因此高校也要在打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针要求,尽可能地用丰富的教学内容、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条件,满足其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为其更好地求知、娱乐、交友、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马克思曾发表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观点,这就说明,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直接的制约作用,当然,思想的进步也会反过来推动经济的进步和政治的清明,因此,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值得重视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政治环境变化的具体情况,对其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加以优化,使学生更好地认清现下的社会发展形势。而事实上,只有符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才能切实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恩格斯在对时代发展的规律等问题进行探讨时,曾提出社会发展大进程中各个历史转折点的呈现都取决于多元化的历史合力的作用,而这个历史合力必然包括各种社会的、自然的因素,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不同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是将各种合力共同作用在德育领域,使其对学生形成综合教育的局面。而实际上,社会的各个单位——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与大学生相关的各类社会人员——家长、教师、朋友、领导甚至是社交对象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些单位和成员的影响力何尝不是一种教育合力?因此,应该形成一种社会各界均关注大学生德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而不是将该项工作完全交给高校,单纯通过学校教师、专业书籍教导的结果无疑会略逊色于前者。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学生直接接触的重要思想观念,内容设计是否合理也就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政治、时事、法律、历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由其彼此互补、共同融合,使学生接触全面而科学的知识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上述几个领域的知识中,并非齐头并进、地位完全均等,一般来说,思想教育居于主导地位、政治内容是关键、道德内容是基础,历史学知识是保障,法纪内容是补充,心理学内容是拓展延伸,老师必须对这些不同的方面进行平衡、把握,以免出现混乱。
如前文所述,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发挥社会各界力量,这也就是“全员参与教育”的理念。这里所说的“全员”不只包括某一个单位、机关、院系内部,也不局限在老师、家长及相关教育部门成员等工作人员身上,而应该是全社会成员。这是由于各个受教育者都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必然会与周围的社会成员形成紧密的联系,无法孤军奋战、离群索居。通过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应该在全社会建立一种科学的教育联动机制,加强与校外教育部门的合作,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风气,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社会群众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规律,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检验方法、教育环境等等,这些不同的内容都融合在机制体系的整体内,彼此作用、互为影响因子,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形成健全教育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上述几个要素的彼此协调,这就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处于平等、互动的良好状态中,老师要改变过去单向灌输知识、主导课堂的地位形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保证教育工作的高效完成。此外,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连贯性问题,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随着德育的开展而不断运行,不能被中断或阻碍,好的教育信息须要反复刺激受教育者的头脑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意识。再者,教育体系中必然存在多个不同的教育者,其在各自施教的过程中,必须维持一致性,这就是说各科老师要彼此配合,共同推进教育进度,避免学生出现无所适从的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明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环境按照其规模大小,还可以区分出社会大环境和单位小环境的不同,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各个高校均各司其职,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对党和政府来说,需要不断提升执政水平,做好经济和政治文明建设工作,夯实社会基础;而对于高校来说,就需要对各个院系进行统筹管理,在校园内形成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良好风气;当然,对于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区来说,也应该致力于建成学习型社区,用整洁卫生、绿树成荫的社区环境和具有教育功能的墙报、画廊等,发挥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的几个关键点,全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诸要素,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