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晓 司兰兰 张笑凡
(1.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促进了各民族和谐发展,深刻维护了祖国和平统一。
地区经济逐步发展。2017年民族自治地区生产总值达为50255.9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6万余元,较本世纪初增长了4.3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5.7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6万元。民族自治地区进出口总额为278101亿元人民币①,外资企业在民族自治地区投资建厂数量逐年增加,旅游外汇收入57.99亿美元。
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健全。2017年,我国少数民族党员共651.4万名②,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构逐步优化,总人数占比提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水平提升。各民族地区坚持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反对“两个民族主义”思想建设,开展了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畅通基层民主渠道。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民族自治区共计公共文化图书馆766个,地方艺术表演团员等事业机构1398个,广播台电视台552个,出版图书50263万册、杂志8342万册、报纸132795万份③。创作了大批诸如《刘三姐》《五朵金花》等优秀少数民族电影。累计开展了9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加强了对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等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猴鼓舞、苗族古歌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出版了大批如《猎歌》《纳西东巴古籍译著全集》等古籍。
社会建设逐步完备。民族自治地区各类学校总数达4.3万余所,在校学生2900万余人,专职教师183.91万人;卫生机构数5.25万个,专业卫生员120.9万余人;收养救助人数19.18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0861个,便民服务网点4634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5余万人;铁路营业里程12.7万公里,公路里程477.35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0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里程748.3余万公里;④民族自治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为1032万人,比上年减少379万人。⑤
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建国初期,部分地区由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自然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出现了森林面积减少、草场荒漠化、土地沙化等问题。70年来,民族自治地方逐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造林总面积达7680余公顷,西部地区退牧还草面积6.8亿亩⑥,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工以及三江源、西南地区石漠化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有序开展,建立了青海达湖、古日格斯台等多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刻揭示了民族科学发展规律,指明了多民族国家实现解放的领导核心、力量来源和实现方式。理论在中国一经实践,更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不利的区位因素以及长期受压迫的历史因素影响,部分民族地区尚未实现独立和解放,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党和国家深刻认识了当前民族现象,并对民族问题产生发展规律、构建何种民族关系等方面给予了中国回答,以“平等、团结”为核心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经济、培养民族干部、保护民族文化等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为恢复“经济”为民族工作重心,纠正“民族问题就是阶级问题”错误思想,尽快修复破裂的民族关系,党和国家明确了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等;制定了系列帮扶方针、政策;坚持依法自治,重新阐述了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自身发展问题以及各民族之间、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党和国家科学统筹各民族经济发展,坚持以《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自治,坚决同“两个主义”、各类分裂势力做斗争,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于我国历史、自然因素科学认识我国民族现状,阐明了“民族会随着阶级、国家消亡而消亡”的规律,强调建立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开展了如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全国性的民族识别工作、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系列民族工作实践,实施屯垦戍边、“三线”
建设等措施。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一方面将民族工作重心转向了发展与改革开放,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理论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重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地位,“一国两制”构想初步成型。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国内外双向开放工作,实施燎原计划、“三沿”开放等战略,完善自治法治建设,增设少数民族院校,开展相关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化对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认识,提出了民族地区经济要“发展”与“稳定”兼顾的方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颁布了《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运用“一国两制”统一了香港、澳门;将“做好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开展各民族群众“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对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再认识,提出了“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将“和谐”写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在特需用品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颁布施行了《反国家分裂法》,加大对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进行专门培养;增设少数民族院校,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学,开展了边疆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加强民族团结,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继续扶持民族地区开发开放;强调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民族事业开展的重要政治保障;提出了互嵌式的民族相处模式和社会结构;加强民族地区民生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次上升了新高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恩格斯认为,地方自治在民主集中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列宁补充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建立多民族国家的一般性原则,民主集中制也需要区域自治。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以及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相互吸收、相互依存的条件之下所形成的自治制度。在经历了确立阶段(1935-1957年)、曲折发展阶段(1958-1976年)以及恢复和新发展阶段(1977-至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面对已形成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民族主义、多元文化等思潮涌动境况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其他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统一、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构建良好民族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封建社会里各民族的关系都是不团结不平等的,多表现为压迫、统治、剥削、歧视。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克服“两个主义”“一切工作坚持民族平等政策”、科学认识我国民族现状等民族工作原则。邓小平同志认为,全面、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立足点。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开展了政治组织上的拨乱反正、转移民族工作重心、恢复民族法制体系、保护民族文化等工作。江泽民同志提出和明确了民族没有大与小、地位高低之分,辨明了我国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区别。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两个共同”民族工作主题、构建平等团结协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构建民族团结,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用民族文化自信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用法治思维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关系,坚持“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理念,在交往交流交融基础上实现各民族互相尊重与包容,互相欣赏与学习。
当前,各民族地区虽取得辉煌成就,但其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差距较大;部分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衰落的困境,边疆地区文化渗透问题时有发生;地区“造血再生”能力不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困进一步集中,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上存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总结经验,砥砺前行,我国民族事业开展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牢牢把握住发展大方向。二是党要坚持“平等互助、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理念,致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找准民族地区发展痛点,持续深入对民族地区全面帮扶。四是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⑦。五是加强对民族地区的资源生态补偿,科学规划各类生态项目。
[ 注 释 ]
①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7.
②中组部.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http://news.12371.cn/2018/06/30/ARTI1530340 432898663.shtml.
③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7.
④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7.
⑤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2017年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情况.http://www.seac.gov.cn/seac/xwzx/201808/1128976.shtml.
⑥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5).
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