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使其蕴藏着巨大的山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立体气候资源,这些资源又创造了当地民众的山地民族习俗文化资源,使整个贵州成为一个“山地大公园”也称“公园省”。因此,得到了国际、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山地,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长约509千米,平均海拔为1100米左右,最高山海拔2900.6米,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熔岩地形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构成了特殊的熔岩生态系统。地貌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其中山地面积为国土面积的92.5%。
贵州省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四处,即荔波茂兰、施秉云台山、赤水丹霞、铜仁梵净山;
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二处,即梵净山、雷公山;
世界地质公园一处,即织金洞(打鸡洞)。
贵州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省级森林公园3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4处、省级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1处,省级水利风景区7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5处(含2处城市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30处;城镇山地(体)公园2000多处。2016年,省政府公布旅游资源大普查情况,单项山地旅游资源8万多处,其中新增单项山地旅游资源3万余处,还有上千处市州县级的7类资源,属名副其实的“山地公园省”。
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下达《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通知》提出制定城镇山体公园的技术标准,并每年给各市州县下达完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考核目标。在市州县城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单列一章山体公园进行评审。
2008年,贵州省制定了《城镇山体公园化绿地设计规范》,这是全国唯一的山地(山体)公园的行业技术规章。
2015年,国务院将每年的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定在贵州(黔西南州),以推动世界国际山地旅游活动的发展。
2017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多彩贵州山地公园”作为贵州总体目标“品牌”来建立。
2017年,国务院确定三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其总体目标为“多彩贵州公园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