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精神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2019-01-14 02:54黄丹丽覃海文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对策

黄丹丽 覃海文

[摘要]本课题介绍上林县在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采取的主要做法及创新亮点,并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项目单一、发展资金不足,能人监管、企业帮扶不到位等方面问题,提出破解之策。

[关键词]深度贫困村  上林县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9)06-0048-06

DOI: 10.19499/j.cnki.45-1267/c.2019.06.010

一、上林县深度贫困村精准脱贫基本情况

上林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上林县深度贫困村包含白圩镇大浪村、玉峰村,澄泰乡高顶村、新联村,木山乡那良村,乔贤镇绿浪村,西燕镇云灵村,塘红乡古春村、马里村、弄陈村,镇圩瑶族乡佛子村、龙贵村,三里镇东吴村,巷贤镇耀河村共14个行政村,涉及9个乡镇,共有 34098人,耕地面积35488.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糖料蔗、花生、百香果、柠檬、沃柑、蜜芒等;养殖业有肉牛、黑山羊、生态猪、鸡、竹鼠、高值渔、养蚕等。2015年识别出贫困人口2603户10503人,贫困发生率30.8%。2018年底尚有902户3097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9.18%,经过几年的努力,深度贫困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上林县政府共计投入3854.9万元用于道路、桥梁、人饮工程、农田水利、路灯基建短板建设,改善民生落后面貌,让贫困群众得到最实在的获得感。二是村集体经济实现新突破。初步探索以光伏扶贫电站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型,以山水牛、蛋鸡、竹鼠、黑猪、黑山羊、小龙虾等养殖项目为代表的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模式,实现14个深度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由无到有,由单一向多元扭转,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1.97万元,为2017年的4.41倍,平均每个村在10.1万元以上。三是多元产业得以发展。改变以传统粮食种植,分散小农户家禽养殖为主的生产局面。2017年上林县将1700万财政补助金,平均每村安排资金100-150万元发展产业。14个深度贫困村因地制宜筹建起山水牛、高值鱼、黑猪、蛋鸡、大棚蔬菜、小龙虾、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项目。2017年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共计59个,总投资规模达3672.5万元,带动700户以上农户脱贫。2018年共发展了78个产业项目,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务工等形式获得收入58.42万元。“公司+农户+X”或“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等现代经营模式逐渐被群众接受、参与。上林县主动承接广东地区转移产业,重点引进“扶贫车间到村头”劳动密集型手工加工业,目前深度贫困村有 4个扶贫车间,通过多点拉动,逐步推动深度贫困村的多元产业起步发展。四是能人引领致富创业。14个深度贫困村已成功认证创业致富带头人64人;其中,2018年申报创业致富带头人41名,合作社总共46个。发展主要产业包括山水牛、生态鸡、黑山羊、沃柑、芳樟、种桑养蚕、龟鳖、竹鼠、养猪等,共带动贫困户约195人。

二、上林县深度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及亮点

(一)建机制出政策,统筹资金强化保障

上林县政府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组。出台《上林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推进工作机制》,建立上林县深度贫困村砺炼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形成“团队协作、资源共享、互帮互联”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出台《上林县特色产业精准脱贫规划(2016-2020)》、《上林县开展深度贫困村企业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上林县2017年支持贫困村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上林县低产桑园改造2017-2018年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创业致富带头人管理办法》、《创业致富带头人扶持政策》、《上林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等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资金、政策、项目、措施精准落地。2017年统筹中央、区市三级资金共3700万元,根据上林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结对帮扶后盾单位、企业、各界爱心团体等社会力量项目建设经费847.0921万元,用于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及产业发展。

(二)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科学规划精准扶贫

上林县在14个深度贫困村积极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完成了“精准扶贫”系列专题图的编制及应用,分别完成《上林县十四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基本情况图》、《2017-2018年各行政村社会经济资源分布图》和《2019年各行政村扶贫项目规划图》“精准扶贫”专题图。总体把控每村的耕地面积、人口、贫困发生率、集体经济收入等基本数据,摸清排查脱贫攻坚“十一有一低”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为各级各部门直观了解贫困状况、科学规划和管理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参考和技术支撑。这也是南宁市贫困地区首个建立的相互关联、体系完整、具有推广意义的技术扶贫成果。

(三)构建粤桂扶贫协作,培育创业致富能人

1.粤桂政府协力扶贫。上林县与高州市签订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两地已互派3名干部驻县/市挂职,其中,高州市市委常委吴益东到我县挂任县委常委,分管粤桂扶贫协作工作,并挂点深度贫困村乔贤镇绿浪村。高州市金山街道板桥村、镇江镇山口村分别与我县深度贫困村乔贤镇绿浪村、西燕镇云灵村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關系,加强党建合作,统筹优化扶贫项目和资金,探索建立支部产业。

2.合力共育带头人。在东西协作协议框架下,上林县委县政府和广东省合力推进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1+产业+11”模式(即集中学习培训1个月+产业基地+11个月的培养方法),“两培两带两促”模式(即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带动贫困村致富;促进本土人才回乡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为贫困村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成为南宁市乃至全区培育致富带头人的优质典型。

(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建“5+2”带贫机制

上林县设立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培育基金,建立“政融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投入资金1000万元,与扶贫专业担保公司,建立“扶贫贷款担保资金池”,以1:10比例撬动银行贷款,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贴息,使实际融资利率最低可到4%。创建“5+2”带贫机制。“5”即资产收益带贫机制、“一培三金”带贫机制、土地入股带贫机制、“四统一带”带贫机制和务工增收带贫机制;“2”即“自立发展扶贫协会”和“自立发展账户”两种激发自立发展动力带贫机制,通过试点组建 “自立发展扶贫协会”,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吸纳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参与,搭建贫困户与致富带头人对接的桥梁。同时,还建立起贫困户“自立发展账户”资产积累扶贫机制,激励贫困户在致富带头人带动下参与产业项目和生产劳动,进行收益储蓄和资产建设,解决贫困户缺乏脱贫内生动力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三、打赢上林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战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县级财力薄弱,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开发后力不足

一直以来,上林县的经济总量较小, 2017年财政收入为4.31亿元,全县可用财力少,实现资金配套比较困难,对上林县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比如:第一,清水河沿线有白圩镇大浪村、玉峰村、澄泰乡新联村等3个深度贫困村以及若干个贫困村,农田水利建设比较滞后,在雨季时洪水泛滥,经常淹没沿河土地,严重影响农作物收成。我县急需巨大资金对清水河进行综合治理,虽然国家有对于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专项资金,但需县级安排配套资金,由于县级财力困难,导致不敢申请该专项资金。第二,上林县每年所获得有限的土地指标都优先用于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及其配套的民生项目,自治区、南宁市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等,而脱贫攻坚大量用地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攻坚工作。第三,上林县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是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其他三类人员指标较少,难以达到98%农户有稳固且面积达标的住房标准,部分五保户、贫困户无力自筹资金进行危房改造,指标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

(二)招商引资难,缺少发展产业的优势条件

上林县的深度贫困村大多地处大石山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复杂,可耕种土地面积较少,土地贫瘠,又易涝易旱,导致农民减产、财产受损;资源匮乏,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招商引资难度大。愿意来投资的企业不多、规模不大,如缺少政府的帮扶资金投入,很难招商。目前引进的企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一些养殖项目因行业受冲击、自然资源匮乏和管理等原因,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产业项目单一,帮扶效果弱,缺乏产业技术指导

1.产业项目单一,帮扶效果弱。一是上林县部分深度贫困村发展的产业对政府扶持依赖性较强,自我谋划发展较少。二是为追求贫困户覆盖率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确保资金安全, 村“两委”倾向以入股享保底分红的模式投入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未能真正参与到产业的发展中, 他们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和小额信贷、产业奖补投入企业获得分红,不能实质性获得产业发展壮大红利,土地流转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也不明显,出现了投入机制、资金来源、收入方式“三单一”问题。

2. 缺乏产业技术指导,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针对贫困户的种养技能培训还只停留在部分产业。比如,上林县白圩镇玉峰村和镇圩乡龙贵村,计划发展茭白立体种养和金银花扩大种植。但因在本地难寻指导人员而面临发展困难。分类分产业的技术指导服务滞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生产实践经验欠缺、科学高效种植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限制了深度贫困村新产业的发展,也制约着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四)产业发展资金、后续扶持力度、能人监管机制三方面不足

1.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部分带头人仍处于创业初期,在基础设施改造与运输成本上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市场空间和价格波动影响,使得后期周转资金紧张。如因牛犊购买成本上涨过快,而成牛售价基本不变,带头人覃某的牛场存在亏本风险。部分带头人自筹资金投入不多,产业发展过分依赖财政资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如带头人范某投资发展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一直等待财政资金投入,项目进展缓慢。

2.后续扶持力度不足。部分深度贫困村有创业致富潜质的能手,但产业的档次规模跟不上,具有真正带贫能力的极少,对于已认证致富带头人称号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个体经营户,由于后续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导致致富带头人带贫积极性不够高。

3.能人监管机制不足。深度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多数是当地能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一门心思做大做强产业,却不注重相关出入账、带贫成效等台账的整理建立,一旦出现问题,无法监管追责。比如带头人黄某的养牛合作社,因管理不善,未能实现预期带贫效果,存在较大投资风险,自治区审计厅审计发现投资成本和固产成本、支出严重不平衡。乡政府经过与股东曾某沟通协调,其本人同意按合同约定期分红,并到期返还贫困奖补金,但一切都只是口头承诺,未签订任何偿还协议,也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

(五)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干部带头作用不强,企业结对帮扶走过场

1.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帮、群众看”“吃救济光荣”等现象,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有的贫困村、贫困户对自主发展产业没有思路、没有想法,坐等上级出政策、出资金。

2.少部分村“两委”干部带头作用不强。目前脫贫攻坚具体工作重心下移,村“两委”干部事务增多,而工资薪酬低,个别村出现村干辞职现象,比如某深贫村两位干部辞职,村干严重不足,导致工作局面趋向被动。

3.部分企业结对帮扶工作滞后。部分结对帮扶企业帮扶意愿不强,迟迟不落实帮扶责任,表现在:部分帮扶企业只注重效益,反哺社会意识不强;由于深度贫困村产业开发建设受限条件多,帮扶方向难把握,企业帮扶方式单一,办法不多,对帮扶结对工作存在抵触心理。上林县虽多次积极主动对接结对帮扶企业,但企业不服从管理,亦无法强制要求履行帮扶责任。

四、打好上林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战对策建议

(一)着力聚焦突出短板,争取加大政策帮扶力度

要认真研究吃透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及惠民政策,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专项资金,解决深度贫困村卡脖子的硬骨头。一是农村危房改造方面,2018年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对一般贫困户危房改造没有奖金支持,上林县本级自筹财政较难,无法划拨专项补助经费。建议从市级层面增加年度危房改造指标,放宽无力自筹资金户的危造条件,并尽快落实非贫困户的危造政策。二是用地方面,国家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用地开启绿色通道,如“深度贫困地区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在做好依法补偿安置前提下,可以边建边报批;涉及占用耕地的,允许边占边补;省级以下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基本农田的,可以纳入重大项目范围,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用地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但真正落实仍有难度。目前我县存在脱贫攻坚项目涉及占用农用地却因为规划指标缺乏而难以开展调规工作保障用地的问题;同时,我县未列为深度贫困县,不能享受国家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有关优惠政策,项目用地瓶颈严重制约发展。建议上级部门充分考虑我县规划指标紧缺的实际情况,增加我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协调上级国土部门,把深度贫困村也列入“深度贫困地区”范畴,在用地政策上给予更多优惠。同时适当放宽农用设施用地范围,并简化办理的程序。三是涉及生态修复、灾害治理方面,从区市级层面争取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比如在清水河綜合治理方面,建议市级层面帮助协调、呼吁国定贫困县在申请项目资金时给予取消或大幅减少县级配套资金的要求,并帮助争取专项资金,解决沿线水患问题。

(二)着力抓好深度贫困村民生建设,助推精准扶贫

根据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标准要求,再次深入开展拉网式排查行动,聚焦通屯道路、移民搬迁、危旧房改造、人饮工程、教育以及医疗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迅速精准施策补齐短板。一是以解决深度贫困村外通内联区域交通骨干通道,完善贫困村交通基础网络为重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交通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实施深度贫困村重点水源、大型灌区建设配套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水利工程建设,引导水利项目向深度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加快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和配电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三要建立帮扶对接机制,促进粤桂两地医院、学校联建。建立镇(街)、市直部门对接机制,明确责任,共同抓好落实。重点解决本县医疗方面主要存在的医疗卫生室配置不达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推进困难,健康扶贫各职能部门之间因系统不兼容以致数据易出错,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待遇低、服务能力较弱问题,改善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的因我县资金不足,“薄改”进展较慢,部分项目难以实施,学校校园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1]

(三)着力抓创新,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1.注重培育多元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一要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5+X”产业布局,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重视发展具有一定群众和产业基础的潜力产业,要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如塘红、木山、三里、镇圩等深度贫困村,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历史,提升种养技术,提高经济收入。巷贤、白圩、澄泰是近两年来上林县水果种植发展势头比较迅猛的乡镇,发展水果种植群众较乐意接受、参与。二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坚持长短期产业项目相配套。积极探索适合恢复石山生态和产业发展的长期模式,引导群众种植生态树种,配种生长周期较短的经济林木、中草药,打造“山”字种养产业,坚持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地方,应立足于当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比如古法酿酒、水果酒、古法红糖、杂粮小豆等上林人长寿养生的食品,以口碑打出市场,用品牌站住脚跟。三要大力发展农产流通产业。积极引进加工企业,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加快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冷储仓库,大力支持电商、物流、农特商店超市、农特产体验餐饮发展。着力打造脱贫重点产业如大米、山水牛、黑山羊、柑橘、鸡等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实现“一产一链,以链带片”的产业格局。 四要加强招商引资,引领产业发展。发挥深度贫困村挂点市县领导、后盾单位、结对帮扶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渠道等;大力发展“互联网+”。落实互联网经济优惠政策,为入驻电商、电商服务商、物流及第三方支付等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及配套服务,支持乡镇参与电子商务示范乡镇建设。打造“互联网+”新型经济业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五要依托粤桂产业合作项目,推进产业扶贫。按照《高州-上林2018年度扶贫协作计划》,加快推进粤桂扶贫协作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进程,比如加快建成乔贤镇绿浪村藕田套养小龙虾等产业合作项目等,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作用,带动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增收。六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新产业。第一,必须鼓励非贫困户积极参与,由于贫困户对产业发展愿望不强,有从众和害怕失败的心理,要发挥非贫困户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资金补贴时,不要单一指向贫困户,可考虑部分非贫困户。第二,要推进抱团发展。鼓励发动留守农村群众组建创业团体和各类行业协会。尤其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第二三产业。打破村界,实行村村链接,以能人带动,以行业组织为纽带,以“抱团+合作发展”方式,加强强弱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七是深度贫困村产业布局必须考虑现有资源和留守农村人员情况,尽量引进对劳动技能要求较低、工作地点较灵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2.加强产业科技人员和营销人员的配备。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群众发展产业信心不足。营销人才少,群众无法掌握市场信息及产品销路,疑虑多,也致使产业推进缓慢。要加强培养乡、村技术骨干。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专业技术、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服务资源库,开展一对一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产业发展涉及业务问题,各部门要强化沟通协调,避免因业务冲突阻碍深度贫困村发展。

(四)着力破解产业发展资金、后续扶持力度、能人监管机制三方面问题

1.多方合力做好产业发展资金保障。第一,更好统筹整合各级政府涉农资金,集中发挥“财政涉农资金”对重点产业扶持作用;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向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聚集;探索设立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合作、金融机构和政府合作,农户和村级社区互助等多种资金组合机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尝试探索针对贫困群众,开发各类灵活产权的金融产品和抵押担保服务,提升承贷机构对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风险的‘容忍度,为创业群众提供联保小额贷款、降低贷款门槛、实行差异化的贷款利率等贷款服务。第二,充分利用好粤桂协作平台,加大对接协作交流力度。以项目带动资金投入,拉动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不断增长;要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引导兼备。向全国各地上林总商会及行业商会大力宣传创业致富带头人政策,动员成功人士带资金带项目返乡创业,引导好服务好其参与发展产业,积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第三,积极探索扶贫新办法。比如借助“新媒体+扶贫”,建立上林县14个深度贫困村官方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介绍村貌村情,宣传脱贫攻坚进展、成果,优质特产,发布帮扶需求、招商信息,产业发展等重要资讯,加强社会关注度、参与度。帮扶工作队可依托单位的优势,发挥自身特长,打造振兴乡村战略的传播媒介和信息平台,不断拓展扶贫空间,不断聚焦外界资源。

2.加快研究出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机制和监管办法。第一,项目立项评估和建设监理制。完善扶贫产业项目库,对项目立项建设全面加强管理。对重点投入的产业,要安排资金委托第三方做项目立项考察论证、市场调研,投入支出与风险评估,避免投资盲目性;对项目申请审批、开工、施工进度,资金拨付使用,竣工决算等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管。第二,项目管理程序化。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出台项目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项目管理权责、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等,同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法制建设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参与扶贫项目实施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第三,项目公示制。通过挂牌公示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去向等明细,使项目在阳光下操作,扩大群众知晓度,真正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第四,监管责任制。要明确和落实扶贫产业风控责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扶贫产业立项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风控进行监督和指导。比如:财政部门负责督促产业主体完善和规范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查处违规行为。要帮助分析、查找财务方面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工商、税收、金融、司法和扶贫等政府部门透过行政管理和服务了解潜在风险问题,及时提醒产业主体采取防范措施,并通知产业所在乡镇政府加强监管和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辖区内扶贫产业主体风控进行日常跟踪监管和指导,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第五,加强产业主体法律与项目管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法律观念,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通过奖优罚劣,黑红榜公示通报,加强警示监督。

(五)开展志智双扶活动,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志智双扶的宣讲教育活动。二是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如举办脱贫致富代言人评选活动,唤起贫困户“自强自立”意识。三是运用文化艺术熏陶,通过文化下乡,故事会、电影、地方戏等多种活动,提倡健康文明、崇勤尚俭的村风民俗,奋斗自立的创业氛围。四是抓好贫困人口主导产业的技能培训,坚持技能培训与能人培育并重。[1]

(六)着力党建上水平,关爱基层干部,压实企业帮扶责任

1.选优任能,建好基层党组织队伍。要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着重选配党性强,能带头致富,协调能力强的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注重从致富能人、合作社负责人、村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选拔村委骨干,提升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

2.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抓好“三会一课”、党务公开等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行“党组织+”模式,进一步深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使党支部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

3.压实责任,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强化三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加强督促指导,严格实行问责通报机制。建立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容错免责和奖励机制,关爱奋斗在脱贫一线的干部,逐年提高工资待遇,可探索对深度贫困村的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获得表彰或表现突出的,任期内享受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待遇。

4.制定帮扶企业考评机制,落实帮扶责任。督促落实《南宁市组织动员企业与深度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从市级层面制定帮扶企业考评机制,量化帮扶成效,督促企业开展实际帮扶工作,对不作为的企业由市领导进行约谈,对扶贫力度大的企业,在行政审批、税收、补助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树立帮扶企业标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宣传和表彰。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期,我们将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指示精神,尽锐出战,攻下深度贫困最后的堡垒,确保如期夺取上林县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陆春红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