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 刘挺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两所学校体育场馆时间的有偿和无偿开放、场馆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时间进行比较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两所学校无偿开放的程度不高,说明两所学校的无偿开放程度不高。通过本文分析研究对场馆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对以后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仙林地区 体育场馆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185-02
据调查显示:两所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比较低,对其体育场馆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实地访谈等方法反映出两所学校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以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的及增加学校收入的粗浅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仙林地区高校体育场馆。
1.2 研究内容
仙林地区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现状。
1.3 研究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访谈法等,并实地访淡高校体育部主任、教师和场地管理人员15人,基本了解掌握体育场馆资源情况。
2 南京仙林地区及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情况
仙林大学城是以高等学校和居民住宅区有机融合的综合性社区,其主要职能为高等教育和居住功能。目前有12所高校落地仙林地区,周围有若干商业和居民小区,拥有大量的人员基础,并且周围少有面积大、器材全的健身场所。
仙林地区高校拥有室内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等各种运动场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仙林地区高校拥有的体育设施资源较为充足,为实现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南京仙林地区高校体育场馆人员职别的现状分析
体育场馆的管理主体中,从总体上看,干部占7.8%,一般为场馆的管理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工人占13.3%,一般为专业维护和管理人员;临时工比重大,占78.9%,一般为日常维护及清扫卫生或场馆值班管理人员。
上述现象对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为:一是管理效率低,文化水平、尤其是专业管理水平不高的管理团队在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上缺乏理论研究,不能及时为上级领导提供最优化的体育场馆管理方案致使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低以及场馆设备损坏率高;二是器材的完好率不高,管理团队多为临时工,很少有人具有体育建筑及器材维护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保养技术,很多体育器材缺乏正确的科学的维护和保养,以至出现目前体育器材的完好率不高现象;三是不能为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提供良好到位的服务。
4 构成现状原因的分析
4.1 社会环境与管理理念
据走访调查得知,多数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认为体育场馆的管理无非就是看管体育场馆大门、维护秩序和清扫场馆卫生,没必要在这方面聘用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专门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这种消极的体育场馆管理理念是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主要原因之一。
4.2 管理体制与劳动报酬
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学校希望以最少的人力、最小的支出来完成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因此,各高校较多采用体育场馆管理“包干制”,同时为满足学校体育比赛、日常管理等需大量人员参与管理的需要,被迫大量聘用临时工、季节工。以至造成体育场馆管理团队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年龄趋于“老龄化”、人员变化快、流动性大等现象。与此同时,体育场馆管理一直被看作是属于简单社会劳动的范畴,低廉的工资不能引起当代高层次管理者和青年人的注意。资历较深的或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者认为低廉报酬的体育场馆管理工作是对他学识和资历的浪费或是一种玷污。因此,劳动报酬和劳动观念是造成场馆管理人员配备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目前,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大部分是由非专业、非学历、非培训的人员以及临时工组成。从他们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职别结构的角度经行分析,体育场馆管理部门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趋于“老龄化”。一方面场馆的门卫、负责器材管理的人员和卫生保洁人员,学历主要是专科以下,这些职位确实没有必要任用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对于体育场馆高层管理人员,本科学历又很少,并且缺少对体育建筑管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或培训。因此,聘用体育管理及体育建筑管理方向的专业人才担任体育场馆管理职务还是很有必要的。
5.2 建议
5.2.1 管理观念的转变
体育场馆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与技术性很强的领域,“看管体育场馆”的管理理念显然达不到场馆高效率使用的要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的管理复杂性,转变对体育场馆的管理观念,才能实现体育场馆管理的规范化、高效率。
5.2.2 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
改变目前在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用人过于随意的现象,建立起管理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的、以能力为评价核心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选聘机制。 使管理人员结构合理化、科学化。体育场馆的管理机构可划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一般管理3个阶层,每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可按照个人能力知识水平、经验的丰富程度以1∶5∶15的比例来确定,以构建“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
5.2.3 加快体育建筑管理人员的培养
一是学历培养,高校加强本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力度,不仅要求数量上供给,更重视质量上的达标;二是专业培养,开设体育建筑管理专业学习班,从体育、建筑、管理3个方面入手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5.2.4 观念改变
打破旧的传统观念,建立崭新的经济观念,学校部门应该把场馆权利下放,放开创新管理机制,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保护资源,减轻学校负担。利用管理体育管理工作人员,多组织比赛用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场馆要用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大量的顾客来参加健身,来看比赛。
参考文献
[1] 曹建承.高校体育馆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6):152.
[2] 田魁園.河南省高校体育馆的管理问题[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5):466-468.
[3] 卢东升,余新丽.高校体育馆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2015(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