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高职类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相关研究

2019-01-14 02:46沈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3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发展趋势

沈阳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了逻辑分析法文、文献资料法、访问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江苏高职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江苏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分析, 结果发现江苏高职院校校大学生在耐力、上肢力量及柔韧素质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速度素质方面呈现上升趋势。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类大学生  身体素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92-02

健康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其身体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将来服务社会的能力[1]。通常意义的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几下几个方面:灵敏、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等。这些身体素质组成要素通过人体在平时的劳动、生活、体育锻炼中体现出来。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影响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受着人体身体结构和肌肉功能特点的制约,而且个人的神经调节能力、各器官间相互配合对它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劳动、生活的物质基础, 掌握运动技能, 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3]。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江苏高职类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检索收集十多篇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文献以及相应的关于身体素质方面的书籍、论著等资料。

2.2 问卷调法

通过发放“高职类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情况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80份,回收问卷745份,有效问卷710份。回收率95.5%,问卷合格率91%。

相应身体素质指标。选择调查指标为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的统一指标:5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1000m跑(男)、800m跑(女),以上项目指标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2008—2017年江苏省高职类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统计表()

通过表1相关数据对江苏省高职类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分析。男女生的立定跳远和50m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50m成绩提高了0.19s;女生的立定跳远提高了11.88cm;女生的50m成绩提高了0.17s。但是1000m(男)、800m(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3个项目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3.2 影响江苏省高职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的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影响高职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各因素比例情况。影响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学校运动场地、设施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學生参与体育锻炼。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观念缺乏。高校大学生经常忙于学习、工作或者是比如打游戏、上网等娱乐项目,认为自己正当青年,身体素质非常好[4]。所以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刻,甚至有些学生直接忽略了体育锻炼(见表3)。

4  结果与对策

(1)通过对江苏高职类大学生从2008—2017年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的的调查发现学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男女生的速度素质呈现不同成程度的提高。整体而言江苏高职类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2)近年来高职院的体育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高校陆续新建了很多的体育场馆。这些场馆的后续开放、维护对于高校来说,资金压力很大,不一定能承担高额的费用,部分学校选择在课余和周末时间有偿开放体育设施,这样对学生选择去场馆锻炼就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为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一般无力承担到收费场馆锻炼的费用,如果没有良好的设施保障,提高学生体质只能是空谈,这也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所在之一[5]。

(3)建议高职院一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 努力改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增强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 使之乐教、能教、严教, 提高教学、训练效果[6]。

(4)现在越来越多的院校比较注重体育教学的改革,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趣味性的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工作中我们要防止在培养学生体育爱好、兴趣工作的时候不能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诸如耐力素质等项目的练习, 如果那样必然造成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因此, 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品质的培养[7]。

参考文献

[1] 秦中梅.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2):177-180.

[2] 袁伟民.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魏统朋,陈丽.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其机能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 26(1):68-69.

[4] 王永立.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4):60.

[5] 武玉元.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影响因素探析[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89-101.

[6] 王文初.湖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趋势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60-62.

[7] 黄忠兴.浙江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4):64-65.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发展趋势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锻炼
新发现
对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