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园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新疆全疆14个地(州、市)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展、场地设施器材配备、体育师资配置等情况进行同步调研。结果表明:新疆校园体育工作还存在领导重视不足、场地不达标、器材不充足、教师人数不足等现象,通过分析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及建议,为新疆中小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对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疆 学校体育工作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78-03
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疆14个地(州、市)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展、场地设施器材配备、体育师资配置等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经费等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就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言献策。
1 研究对象
新疆14个地州市,32个县市区,159所中小学。
2 自治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重视不够
南疆五地州、全疆乡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比较为落后。许多学校以经费不足、运动损伤索赔、缺少师资、应试体制等为由开脱责任,缺乏开展体育工作的主动性。但喀什地区的泽普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县、阿尔泰市的县级学校体育设施相当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完全达标,个别学校主动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焉耆县7个乡镇学校中5所学校建有体育馆。但从财政收入、人口基数等进行比较,这几个县和其他地区的县市也差不多,甚至比有些县市还差一些。克拉玛依市学校建设整体条件名列前茅。这几个县市做的好,首先是领导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教育为本,教育为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想尽一切办法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有担当、有作为,责任感强。因此不从意识上解决问题,单靠“等、靠、拿”就算投入再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置等问题。
这调研中也发现校长的作用不可忽视,校长能力强的学校教学成绩、体艺美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到位。有些校长很有思想:霍城县惠远镇则徐小学的校长聘请民间剪纸能手任美术老师,学校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达勒特中学校长强调气质培养,学校组建各种运动队,培养学生抖空竹的兴趣,如果学习成绩下滑或有违犯纪律现象,就收回空竹或停训,反而促进了学习成绩;开设摔跤和拳击项目,培养男子汉气质。霍城县第一小学敢于设置高架器材,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思路都值得借鉴。
2.2 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达标
南疆五地州、北疆的伊犁地区、塔城地区、东疆吐鲁番地区的乡村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普遍较差。主要反映在大部分乡镇学校田径场基本都是土场地,表面石砺杂草众生,篮球场基本都是水泥混凝土场地,容易损伤学生的关节和皮肤。没有现代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全疆其他地区的乡村学校普遍存在此问题。克拉玛依市、阿尔泰地区、乌鲁木齐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州大部分县级以上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相对较好,基本上是塑胶田径场人工草坪足球场,水泥混凝土篮球场,有的县级学校还铺设了悬浮式拼装或PU材料篮球场。全疆其他学校场地水平参差不齐,介于两者之间。个别学校塑胶跑道施工中途,遇到新颁布的塑胶跑道新标准,工程因无法追加经费而停工。温泉县有6所学校正在筹建塑胶跑道和足球场。有些城市中心的老学校体育场地狭小,无法建设标准化的田径场地。
南疆地区夏天炎热冬天较短,在这冬夏两季由于没有室内场地,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北疆各地州要求建设风雨操场,保障学生的冬季体育课的开展。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基本不对社会开放,个别学校对自己学校的学生在假节日也不开放,学生体育健身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福海县高级中学在放学时段开放体育场地,具体做法是在运动场的临街面和教学区各设栏杆门,上课、放学期间分别向校区或街区开门,设置电子显示屏公告对外开放时段和管理须知,并配以保安和管理人员加强管理。
虽然全疆学校体育场地条件参差不齐,但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大多数学校体育器材基本可以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但有应付标准化配置检查的迹象,许多体育器材如跳跃类、杠杆类、登高类器材堆集在库房不敢使用。许多球和器材都是没用过的,标准化配置的体质检测仪器不会使用。同时也发现有些体育器材质量很差,使用不久就损坏,体育老师有顾虑不敢使用。大部分学校对球类配置的标准不清楚,成人用球和少年用球混为一谈,需要加强对少年体育器材的专供。乡镇地区尤其是南疆乡镇地区学校体育场地条件较为艰苦,体育器材比较陈旧,并且严重缺失。
2.3 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仍需加强
所有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特别高,但因应试教育的压力,老师、家长对体育锻炼、专业训练都不是很支持和重视,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体质基本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高中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虽有参加体育健身的强烈愿望,但不得放弃课余时间的锻炼。学生在校运动损伤索赔也是阻碍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一大顽疾,学校自身无法应对这一社会现象。因此,形成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习惯,实现全民健康目标。此项工作涉及到深化教育体制问题。但福海县在中考阶段考虑设置各科录取分标准,超过标准的分数不计,提高弱项分值,引导学生截长补短,全面发展的做法值得关注。
2.4 体育老师紧缺、工作任务重
体育老师严重缺编,县级学校体育老师比较缺,村级学校就更缺,有些村级学校就没有体育老师,体育课程基本上由其他老师兼任。
现有的体育老师大多是综合性的体育老师,专业性的体育老师更缺。全疆的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足球、篮球和排球,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足球、篮球和排球教师,很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部分学校现有的体育老师基本上每周均要承担16~22节体育课。在课时之外,体育老师还要承担特色兴趣班和体育专业生的训练,工作量非常大,但按照现有的政策没有任何的补助和激励机制。长期以往,会挫伤体育老师的积极性。
迫于應试教育的压力,教师考核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优,管理者必须狠抓升学率,突出教师的考试业绩。体育教师必然成了副科教师,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兴趣。因此需要在经费补助、考核和评职称等方面向体育老师倾斜。
2.5 经费严重不足
从全疆调研的情况来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特别高,体育赛事在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荣誉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有很多赛事无法举办或参加。在被调研的大部分学校中,只有5%教育经费的用于学校体育工作。赛事不足就难以让学生走出去看世界。只有走出去才能长见识、交朋友、破世俗、识大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必须的。
2.6 特色体育开展情况
各学校都能按照“两课两操”和课外活动1h的要求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绝大多数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将足球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各地区学校都能参加全国阳光体育大会新疆分会的足球联赛。篮排球、田径等项目普遍设置,北疆片区冰雪项目课程已经列为体育必修课之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摔跤、射箭、甚至曲棍球等也因民族习好在不同地域开展。
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项目,除了常规体育项目外,比较有特色的还有独轮车、抖空竹、竹竿舞、黑走马、拳击操等。许多学校建有体育社团,社团由体育教师或其他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带领,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但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设置的定向越野和跳绳项目开展较少,影响在全国青少年阳光大会上的比赛成绩。
3 关于加强自治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思考
3.1 加大学校体育工作重视程度
建议由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牵头,组建新疆青少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州、市)、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领导,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部署,将青少年体育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狠抓督导和落实。
3.2 完善体育设施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建有标准的足球、篮球、排球场地,但场地规格和面层可根据学校等级和在校人数设定为塑胶人工草坪、三合土本土草坪、PU材料或悬浮式拼装地板等若干档次标准,对场地基础具备铺设塑胶面层、PU材料或悬浮式拼装地板的学校可优先考虑,尽快建成标准场地。对具有土质场地和天然草坪的学校提供一定额度的场地维护费用。配足合格的相关体育器材设备,根据需要及时更新、补充、维护,恢复学校冬季浇冰费用,对设置雪上项目的学校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保障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向青少年开放,提高学校场馆利用率,最大限度满足各族青少年的健身需求。
3.3 加强宣传督导,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把握舆论导向,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树典型、鼓干劲、添动力,把青少年体育工作列入督导计划,定期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形成“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习惯,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
3.4 加强体育师资和教练员队伍建设
建议通过编制调整、定向培养等方法,解决体育教师编制不足等问题;建议自治区、各地区利用寒暑假定期举办体育专业培训班,切实提高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建立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加大体育教师输送专业运动员和比赛成绩的评分分值。制定社会体育辅导员的聘用制定,完善政策措施,为退役运动员转岗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试行对基层学校体育教师的政策优惠或轮岗制度。加大对赛事作假行为的处置力度。通过培训现有专、兼职体育教师等多种方式,提高新疆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3.5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作
建议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设置专门的体育赛事活动经费,由当地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定期举办本地的学校赛事活动,从中择优参加地区、自治区甚至更高级别的体育赛事活动。切实落实好体育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开展当地体育事业发展。建议本级政府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彩票管理条例》要求,切实落实好体育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体育事业发展。
青少年体育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世纪工程,要长期不懈的抓下去,确定做到抓铁有痕,踏石有印。无论在增加教化功能、实现五个认同,还是在储备社会生产力、实现伟大强国梦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要在原有督学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察。通过青少年体质数据库建设,使用全局平衡、定点跟踪、网上查询、财务审计等多种手段,实现对青少年体育的全程全方位把控。在每个五年计划的设定中,增加对学校体育的监控指标,保障青少年体育工作处于各地政府的有力掌控中。
参考文献
[1] 刘红.我国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13-14.
[2] 陈涛.新形势下济南市城区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3] 王冰俏.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模式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4] 郎健,毛振明.论体育课程在大中小学的断裂与衔接(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2):38-43,127.
[5] 杨清风.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创设研究[J].体育教学,2018,38(10):4-5.
[6] 赵凤霞,张新辉,朱梅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0):27-28,32.
[7] 张煊.新疆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8] 赵永忠,许萍,郭芸.新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观察与分析调查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