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鹏
国家的重大战略如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如:生产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上不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等矛盾日益凸显。借鉴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工业强国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分析我国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适应我国人才市场需要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一)法国校企合作模式
法国以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和中介组织构成五元一体企业实习系统,帮助学生在学业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参与工程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校内工程教育共同培育优秀工程人才。
(二)德国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实行“双元制”模式,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和培训,保证教育的实践性。这种模式以在企业实践培训为主、学校理论教学为辅,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的费用由政府和企业全额负责, 整个实践培训过程由行业成立“产业合作委员会”进行监督和质量考核。
(三)英国校企合作模式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通过政府、企业、机关、学校形成长短期教育结合、灵活多样的培养途径,建立了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突出成人教育、企业订单班、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等。
各国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虽各有特色,形式多样,但在加强校企全方位合作,提升产教融合深度的核心举措上是较为一致的。
二、国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合作意愿方面高职院校比较积极主动,企业相对被动,企业往往都是在政府牵头组织下才会与高职院校合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平台,合作模式比较单一,产教融合程度比较低。
(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滞后
高职院校未能足够重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滞后;教学过程互动性不足、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不理想;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三、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多方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效连接上多做工作,多方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紧跟时代步伐,加快进行专业改革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教改革的重要步骤,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新时代战略新興人才。结合大数据、云计算、VR技术、AR技术等新兴科技方面的发展,抓住时机,紧跟时代步伐,加快进行专业改革。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实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强校企合作,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政策保障、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示范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四)互联网+,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助力现代职教的产教融合
通过“互联网+”技术把产教融合参与单位进行融合和重组,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人才,根据“互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就可以共享各参与方的优点,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大化实现职业教育的价值共享,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和发展提供保证。(作者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8年度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8XHY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