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反思

2019-01-14 09:13师素云赵岩
今日财富 2019年3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师素云 赵岩

2018年对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注定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四十年之际,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摸爬滚打半个世纪以后,可谓是硕果累累,从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到目前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个有力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但我们也应从光辉成绩的背后,看到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我们对此要认真总结发展经验,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的再次腾飞助力。

当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在这个特殊时期,抓住了难得的发展黄金时期使人们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達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今社会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当代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如,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加剧,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及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的核心科技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等。

众所周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成功的范例可以参考,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当代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只有在对以往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做足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在接下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游刃有余,少走弯路,走出一条充满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当代中国发展追寻价值的转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追寻一路走来的足迹,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有它的必然性,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成就的取得,不外乎以下几点的定向发力的结果。

(一)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在以往社会发展中,认为经济发展就代表了社会进步,一切单以经济增长及物质的累积来评判,任何政绩的评价皆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指标,其结果是出现了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增长极不协调,导致了社会矛盾凸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消费异化、贫富两级分化严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等。其结果会如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的经济体系》中写的那样:如今“我们在这个星球上书写着的历史已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具有破坏性”。

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思维开始转变:从重物开始转变为重人。体现出“以人为本”.重人的思维,体现的就是以生活为支点,显示了人民群众是政治性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也更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根据国情的需要。

(二)从追求目标到注重过程的转变。当代中国不再是只注重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自然资源及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来换取当今经济的繁荣,即“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从追求目标到注重过程的转变,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中国现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注重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注重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增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从注重经济繁荣到注重民生幸福的转变。社会发展以民生幸福为本,民生问题是社会的重要问题。当今中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后,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那么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干什么,是为了谁?正如休谟所说的:“一切人类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经济的发展仅仅是能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幸福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中国第一要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习总书记的的系列重要讲话,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中心位置,始终做到关心民之所需,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科学论断。

二、当代中国追寻价值转变的缘由

当代中国的发展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时刻在紧跟时代步伐,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断修正中国这艘迎风破浪的东方巨轮的航道,使它安全平稳的前行。当代中国追寻价值的转变有其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当代中国追寻价值转变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指导着中国的改革,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国情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形成了更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理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始终在指导着中国的前进与变革,可以说当代中国追寻价值的转变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不是无迹可寻,随心所欲的。

(二)当代中国追寻价值转变的实践依据。实践是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把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马克思解析的实践观7。当代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时事格局可谓是风云变幻莫测,面临新情况、新境遇、新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只有适时调整追寻价值,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化解接连出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难题,才能让中国人民过上想要的小康生活。

(三)当代中国追寻价值转变的现实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预示中我党努力为之奋斗的中心目标将要发生改变,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是当代中国追寻价值转变的现实依据和不竭动力。新矛盾,新需求,需要新理念。可以说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人自身的发展、制度创新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根据当前历史发展特点,不断更新发展理念,不断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

三、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路走来,并不顺当,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中,经常会遇到考验,我国遇到的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有很多,每每这时都是对一个政党的有力考验,中国的发展历史证明,我们党是伟大的政党,运用科学的发展,通过谋篇布局,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步成长壮大。

(一)持续提升化解危机和风险的能力。我们党从建党初走到如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曲折与困苦,最终却都能一一化解,并一步步走向成熟,始终坚守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每一次危机和风险的来临,都是对我党的一次严峻考验,不断通过实践磨炼,逐步成长并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依据科学发展,合理谋篇布局,使我国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水平。

(二)持续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运用科学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当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正在不断被满足,可以说,通过科学发展,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持续支撑中国梦的实现。梦开始的地方,便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的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并为之努力奋斗,不论是两个百年目标的提出还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三步走战略,都是结合中国实际,有根据,有计划,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不是天马行空。而科学发展是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科学规划,有它来为中国梦保驾护航,中国梦定能实现。(作者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中国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