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会计》的课程思政建设

2019-01-14 09:13朱逸
今日财富 2019年35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思政财务管理

朱逸

目前现代化市场环境对从业者的会计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落实。《管理会计》作为各大高校会计及财管系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此课程在“课程思政”中存在着时间不足、方法单一的现状与困境,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与改善。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其他各门课都要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这一精辟的讲话是引导当下高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唐芳云提出了高校承担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培养国家重要人才的主阵地。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无疑是当中最为核心的关键性环节。“课程思政”的以育人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它基于思政课程的价值属性,发挥高校各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形成系统合力。

另一方面,不管是专业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感和品格。在当前的大部分高校,培养学生品格主要还是依赖于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格品质。相比较而言,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明显不足。事实上,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都应该强调高校课程体系的育人功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的“时代新人”。

二、《管理会计》课程简介

(一)课程介绍

《管理会计》课程是目前国内外各大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前承《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后续《财务案例分析》等,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成本的经济内涵,了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掌握产品制造成本核算流程、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涉及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差异分析、定价决策和生产决策等内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特点,从系统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该课程后,使学生能够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逐渐具有预测、决策和创新的企业管理观念。

(二)《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第一,本课程为高校培养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储备,对学生今后从业的职业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周致行提出,财务管理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一个同生共存、互惠互赢的有力举措,而专业课程的思想教育,可以破除目前高校思政课程的孤岛化, 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社会性、应用性的特点,在应用型高校中特性尤其明显,具有“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所以,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更应当走在思政改革的前列,为其他学科的思政建设树立良好榜样。

第二,新时代下互联网会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会计领域内广泛应用,对财会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是一个新时代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技能培养不足,这样的模式无法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注定会被淘汰。互联网会计与人工会计最大的区别和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传统人工会计能够体现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朱强,谢丽萍,朱阳生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正在面临外部人才市场挑战和内部教学改革的双重压力。深化内部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各大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主流态势。

总的来说,《管理会计》课程作为财务管理系课程的排头兵,应该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该课程的思政改革是破解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僵化、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性不强等难题的迫切需要。

三、《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困境

(一)思政教育时间不足

一方面,《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其要求及授课内容繁琐,存在一定难度,涉及到较大量的计算和综合业务题的演练,学生也较注重有此课程的应试内容。这样的课程属性导致课时安排紧张。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一般开设在大二下或者大三上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大学的思政课程,也学习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具备一定的思政基础、会计知识基础以及职业素养教育。所以,任课教师在教授《管理会计》课程时,往往会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讲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而忽视了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态度、会计职业岗位教育、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等内容的教育,尤其是爱国、敬业等内容,更是很少提及或根本没有提及。

(二)思政教育方法陈旧单一

目前,授课式说教方法是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以老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传统授课模式缺乏创造力亲和力与针对性,效果不理想,缺少情景教学、互动教学、行为导向、视频播放、体验实践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融入,无法顺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会计、财管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较为形式化,没有与会计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联系,动态性、关联性也不强,总体效果不尽人意。

四、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究

(一)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组织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善高校内部的组织体系,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具体细节,加强顶层设计。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养,例如定期进行师德培养讲座,同行沙龙座谈等,交流“课程思政”的心得体会。第二,在高校内部建立有效健全的“课程思政”体系,落实“课程思政”工作的任務,在专业教学的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考核化指标化。高度重视《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工作。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考核和评价制度,例如,在同行评教、期末学生评教等考核评价过程中,加入对“课程思政”的考核反馈,无形中给予任课教师一定的压力,自觉提升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断提高师德水平,真正压实“立德树人”。

(二) 强调财会岗位的优势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剖析会计岗位的发展情况,让学生知道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重要性。管理会计旨在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做计划、做预测和做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而这也是财会岗位的必备技能,大到企业管理者、财务经理、税务经理等;小到做财务、税务、审计等工作岗位都需要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储备。接着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教学、行为导向、视频播放、体验实践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发动学生对会计人员职责与会计岗位重要性进行探究、讨论。营造一个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自信心,提高学习会计的兴趣,同时也融入了爱岗敬业的思政教育内容。

(三)改善《管理会计》的课程设置

朱强,谢丽萍,朱阳生提出了在财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应该适当结合我国财务管理发展前沿和相关政策法规释义, 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多元互动式等新型教学方法, 正确引导学生养成知敬畏、守底线的职业品质和德行。《管理会计》课程中涉及思政的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通过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将诚信要素等内容融入《管理会计》课程。例如,在资本投资评价以及本量利分析的授课环节中,可以很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合进来。上市公司为了使自己的财务状况更加吸引投资者的注意,财务报告中往往会“避重就轻”“扬长避短”。对此,《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可以起到显著的“识别”作用,比如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模型、安全边际等专业知识。又或是通过多元式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调查案例公司的行业背景、思政背景、财务现状等。分析财务数据后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提问教师总结。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在互动中告知学生要秉承谨慎的态度,如实反映会计信息,不可以高估资产与收入、低估 负债与费用。如果会计反映的是虚假的交易或者事项,属于违法行为。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明是非的职业道德操守。

五、小结与展望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人才培养宗旨的重要体现,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以及自身职业素养都非常重要。在高校进行主动转型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与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搭建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条件下,本文提出《管理会计》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探究了《管理会计》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改善困境的可行方案。总的来说,作为一名高校《管理会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以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根本目标,聚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为关键环节,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为核心支撑,紧跟新时代“课程思政”步伐。下一步工作可以重点关注《管理会计》课程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专业技能建设和思政建设,例如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思政财务管理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