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简析

2019-01-14 09:10陈涛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

陈涛

【摘 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关键词】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

国际格局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之下继续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强调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放眼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局部动荡仍然存在,恐怖主义时有发生,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冷战思维重现,人类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世界多极化格局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波三折,所有民族、国家都不能够脱离于世界的紧密联系而成为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现实,使各国都认识到,单凭一国之力不能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迅猛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冲击着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1]国际力量的对比是推动全球治理新理念的助产婆,广大发展中国家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世界格局,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殷切期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睿智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某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保持战略定力,砥砺前行,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在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货物进出口国,在2016年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纳入SDR),[2]在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2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复苏企稳作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提高了中国治理理念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

在国际国内深刻变动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同志从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重大课题,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天下胸怀与责任担当和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关切。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科学完整、意义深远,一经提出,就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热烈响应,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对人类的前途命运影响深远。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发展,并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并强调中国即使发展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谋求世界霸权,号召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组成国际统一战线来共同反对霸权主义。邓小平在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对变化了的世界形势作出了和平与發展是世界的主题的科学论断,提出了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纲领,要用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的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的立场,“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3]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为习近平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理论来源,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提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4]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以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要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加强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共同缔造一个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提出在合作共赢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5]这是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理论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建立在党的几代领导人提出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在研究新实践、解决新的时代问题过程中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6]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从五个方面清晰地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内涵。在国际政治领域坚持对话沟通,平等协商相互尊重。大国强国要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通过对话、沟通、协商彼此的重大关切,用合作、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合作共赢。在国际安全领域坚持共建共享。没有安全的环境谈不上发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给国际局势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怎样才能实现世界性的普遍安全?核心在于各国同心协力共同行动,统筹应对各类安全的挑战,无差别地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建设国际安全共同体,携手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安全新路。在国际经济领域坚持共同繁荣。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以美国利益为先,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美国的反全球化行为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在国际经济领域的一大阻碍。只有各国共同发展起来,世界才能得到更好发展。世界各国应坚持开放透明的多边贸易规则,互惠互利,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文化领域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进步。文明原本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习近平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文明交流减少文明隔阂、文明互鉴减少文明冲突”,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生态领域构建生态共同体,坚持绿色低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地球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联动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态破坏之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全球各国都难以置于其外而独善其身。世界经济发展失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持续增加,向自然的索取毫无理性。人类要实现永续发展,必然要求发展方式从“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一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08(1).

[2] 胡鞍钢,李萍.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方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3.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83.

[4]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165.

[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6-37.

[6]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57-58.

【作者简介】

陈 涛(1974—)男,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