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均伟
摘 要:学校体育的教学发展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体育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但随之而来的也产生了一些诸如发展不平衡、应用方法老旧等问题。通过建立体育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找出影响体育信息化教学质量因素,基于创新视角下对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使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全面地应用到体育教学的发展中。
关键词:创新视角 体育信息化 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
学校是一个肩负着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地方,因此学校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其主要任务是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1]。而体育这门学科是学校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目前看来,体育在信息化教学中明显要比其他学科薄弱。
1 建立体育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体育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初步建立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对所评价的领域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后,根据评价目的,对体育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初步建立。初步建立阶段主要是系统的构造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利用综合法、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评价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体育信息化教学效果的特征和数量表现的概念。既明确了其教学效果的性质,又明确了某一项被评价对象的数量特征。起到定性和定量的双重作用。根据以往学校制定的体育发展的理论评价模型,按照背景、投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4个维度确立第一层评价指标,分别为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指标、学校体育管理指标、学校体育过程指标、学校体育结果指标。在确立了一级评价指标后,要将其进一步细化分出二级和三级指标。以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为例,又可细化为经费比例,即在学校里体育经费与总体教育经费的比值、学校每学年人均的体育经费、各校体育经费与其所带地区的GDP比值[2];学校场地指学生平均每人分得的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学校体育馆数量;信息资源包括学校体育老师配置电脑情况、学校平均每人拥有的体育类图书数量。按照上述方式对每一级指标进行细分,从而完成评价指标的建立。
2 影响体育信息化教学质量因素
建立了体育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后,基于这种方式对学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进行评估,通过调查,分析出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因素。
2.1 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强
信息化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老师的思想跟不上时代,没有与时俱进,一些学校对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意识不强,学校缺乏信息化教学氛围。一些老师思想保守,不愿意吸收新鲜事物,安于现状。老师对体育信息化教学了解甚少。还有一些老师认为体育教学与信息化之间不构成联系,部分接受信息化教育的老师其自身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信息技术掌握的不熟练,难以将信息化手段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致使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2.2 信息化教学缺乏硬件设施
信息化教学不便之处在于其教学手段需要大量硬件设施的支撑,例如网络、多媒体设施、多媒体教室,除了这些大型硬件设施外,还需要像电子课件一类的信息化教学资源[3]。根据数据显示,全国90%的学校有网络覆盖,70%的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且不同地区出现极端化现象,沿海地区城市的硬件设施明显比内地城市更完善,且在偏远的山区学校硬件设施根本没办法普及,信息化教学资源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2.3 体育信息化教学不均衡
体育信息化教学主要是针对课堂内容、模式、环境及评价,目前大多数学校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进行信息化,表现为将内容转换为图片及视频形式,这种模式只是信息化的初级模式。对于信息化手段、工具对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造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2.4 体育信息化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学校中体育课程的安排主要分为室内理论课和室外实践课,并且要以实践课程为主。因为体育课是通过体育教学的锻炼来培养学生们运动的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所以体育信息化教学必须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达到其目的。但我国学校中体育信息化教学中其成果要求更偏重理论,其原因是理论知识更容易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对于实践课的融合相对薄弱,不足以突出体育教学特性,因此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5 体育信息化教学重课堂轻课外
体育教学一定是以课堂教学为重,但其技术动作的形成习惯及身体素质的培养等特殊性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很难养成的。而且体育信息化教学主要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忽视了课前与课后的利用,对于提高课前课后的信息化教育还需要提高。
3 探究体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模式
3.1 教学个性化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很多梦想变成了现实,在体育信息化教育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建立一个智能教师系统,并使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针对性的教学及指导。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意义在于,第一次让学生可以自助选择和根据需求教育,根据受教育对象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个性化的一对一培养。
3.2 学习自主化
体育信息化的教育使学习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各取所需的过程,允许学生根据自身不同需求沿着自己设计的途径,进行学习与发展,这样做的好处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最佳的教育机会。开放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3 学习合作化
以合作的形式进行体育信息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突破地区和时间上的制约,与同伴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分小组的进行练习,通过合作性学习互动也能够更好的融合信息技術,这也是国际教育上目前发展的方向。
3.4 教学自动化
在信息技术下可以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其主要包括利用机制算计进行测试与评分、诊断学习问题、布置学习任务等。通过网络建立一个电子学习档案,在其中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活动记录、老师对其进行评价的信息及其个人荣获的奖项等。利用为教学评价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真正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
3.5 教育虚拟化
教育虚拟化是指教育环境的虚拟化,主要是指体育信息化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也是信息化的重要特性之一,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高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 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体育相结合的方式,将校内体育与校外体育相结合,构成一种新的高等学校体育信息化新的教育功能模式,这也是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4 结语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问题上还很模糊,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基于创新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还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改变。在本文的研究中并未涉及到微观层面上的问题,基于此,对体育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方兵.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7(26):137-138.
[2] 郝梦雪,王永生.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研究述评——基于体育课程改革视角下[J].当代体育科技,2017, 7(10):219-220.
[3] 张立军.基于阳光体育视角下的体育信息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18(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