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锋
批判思维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是也只能是依靠长期的阅读积累与其他语文学习综合素质相互依托而形成的,并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批判思维的阅读并不是课改的产物,它是人类有阅读行为开始就伴随而生的一种阅读方式。就阅读方面而言,即是说学生在书中看到某类观点或某类现象,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评估,不受个人喜好、情绪的影响,从而能做出正确结论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
一、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课中的运用
批判性思维阅读强调的是在阅读时独立的推理能力,强调的是这种结论提出的前提是否正确,针对结论从其前提出发,理性地批注其真实性或正确性的依据或支撑其观点的类似现象有哪些,审慎地进行推理。余党绪将他的课堂模式概述为“停下来——找替代——合理化”三个阶段,其实便是注重思想在课堂的生成作为课堂成功的标准,而非我们在评课时说这节课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该老师讲课行云流水便是一节成功的课。
下面以《瓦尔登湖》阅读分享课为例谈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在粤教版的《瓦尔登湖》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我想要讲述的,无关中国人和夏威夷人,而是关于你们的,住在英格兰的读者们”,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梭罗说《瓦尔登湖》不适合中国人读,是对国人的一种偏见。“何以见得?”在我鼓励之下,学生说出了他的看法:这本书写作时间为1845年,正值中英鸦片战争时期,在满清政府统治之下,国体孱弱,民不聊生,国人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如梭罗这样的一种精神追求。
学生联系了写作的时代背景,而引发思考提出了问题,我认为这是引发课堂上思维往深处发展的很好的契机,于是叫停了原本的教学设计,转而追问学生:
1.你说梭罗对中国人有偏见,在文中有什么事实依据吗?
2.你是如何根据这些事实依据得出他对中国人的偏见的?
3.鸦片战争时期,也正是西方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热潮时期,人们都涌向城市创造财富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物质便利的时期,他却只身来到瓦尔登湖畔投身于自然的怀抱之中,你认为梭罗是否会认为物质的缺乏而限制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4.……
批判性思維建立在不受固有认知的影响,能对信息来源进行分析推理,对结论的产生能进行取证,学会用概率或类比的推理方法进行判断,而不是从故事本身去论证。作为老师重点就要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用质疑、分析、论证、评估、自我完善、解释等环节,用批判性思维去解决问题。
二、批判性思维阅读习惯的养成
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大学学习评估工程(CLA)具体罗列了很多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能。率先掌握这些技能,对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有莫大的帮助。
学生是否善于:
判断信息是否恰当;
区分理性的断言和情感的断言;
区别事实和观点;
识别证据的不足;
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
独立分析数据或信息;
识别论据的逻辑错误;
……
根据CLA的标准,在阅读时可以对学生做针对性的训练,帮助他们在阅读时让思考变得有方向。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文本内容与思想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杜绝在课堂上满堂灌或喋喋不休式的讲解,借助对问题的探究,激发出学生对整个文本的理性认知及思想感悟。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对文本有深入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回归文本,把阅读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细节当中,在批判性思维中,阅读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不断对话从而不断丰富阅读体验。
三、教师在批判性思维阅读培养中的角色
在传授知识时,老师的观点和实践经得起考验,勇于接受学生的批判,或者在课堂上对存在疑问的固有认知、学术权威等敢于打破、重建、再认知,方能让学生在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方面得到提升与巩固。
批判性思维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倡不断地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学生的阅读思考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因思想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文字之中的无限空间之间碰撞而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如沐春风的课堂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