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莉 张榆敏
摘 要:以黄土与煤矸石为原料,制得黄土基改性陶粒,将其作为渗滤系统的填料,对雨水径流进行污染物去除效能实验。主要监测系统对SS、COD、NH4+-N、TN及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在进水流量为2.92 mL/min,水力负荷为1.75 m3/(m3滤料?d)时,对SS、COD、NH4+-N、T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98.81%、45.23%、54%、84.21%、67.12%;持續运行后得到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时间为10 h,此后出水水质趋于稳定,稳定后SS、COD、NH4+-N、NO3--N、NO2--N、T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5±0.5)%、(70.53±1.0)%、(73.47±2.0)%、(49.37±2.0)%、(96.45±2.0)%、(71.68±2.0)%、(69.2±2.0)%;黄土基改性陶粒可用于兰州地区初期雨水径流的处理。
关 键 词:黄土;陶粒;雨水径流
中图分类号:TQ0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9)12-2727-05
Abstract: Loess and coal gangue were used as main raw materials to prepare loess modified ceramsite, and it was utilized as filtration materials for treatment of rainwater runoff to research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ollutants.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S, COD, NH4+-N, TN and TP were the main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flow rate was 2.92 mL/min and the hydraulic load was 1.75 m3/[m3?d], the removal rates of SS, COD, NH4+-N, TN and TP were 98.81%, 45.23%, 54%, 84.21%, 67.12%, respectively. With continuous operation, the stability time of the reactor was 10 h, and the effluent quality tended to be stable and the removal rates of SS, COD, NH4+-N, NO3--N, NO2--N, TN and TP were (97.5±0.5)%, (70.53±1.0)%, (73.47±2.0)%, (49.37±2.0)%, (96.45±2.0)%, (71.68±2.0)%, (69.2±2.0)% , respectively. So the loess modified ceramsite can be put into the treatment of initial rainwater runoff in Lanzhou area.
Key words: Loess; Ceramiste; Rainwater runoff
兰州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在250~350 mm,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且降雨集中分布在6月~9月,集中降雨不仅导致了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还会造成严重的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1]。针对以上问题,已经有大量学者对兰州市降雨从化学成分、径流特征、内涝问题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5],并且有学者发现城市绿地可以很好的净化雨水[6],植草沟对中等交通道路上的雨水径流污染有很好的缓冲作用[7],采用绿化带改良及屋面绿化等方法利用雨水资源,也可以达到较好的节水目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8]。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径流污染处理中的渗滤介质也做了大量研究,有学者将建筑废弃物、粉煤灰陶粒、沸石、土壤、复合填料、多层介质等作为水处理填料,发现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都有较好的效果[9-14]。
本文根据兰州市雨水径流特点,就地取材,采用当地黄土自制了黄土基改性陶粒,作为水处理滤料,研究其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
(1)实验所用滤料采用实验室自制的黄土基改性陶粒,原料:黄土取自兰州理工大学后山,煤矸石购自兰州市某砖厂。
(2)进水为人工配制的模拟雨水径流,每10 L水中加入的一定质量的药剂,具体配水方案见表1。
1.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配水系统和实验柱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实验柱为有机玻璃实验柱,内径75 mm,将自制陶粒滤料填入实验柱中,滤料层厚度为900 mm,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1.6 L。配水系统由水箱、泵和软管组成,进行实验时,置于水箱底部的提升泵将模拟雨水送至实验柱底部进水口,滤柱上部有一根直径10 mm的出水管,负责出水。
1.3 水质检测方法
各项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具体见表2。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进水流量下的处理效果
研究黄土基改性陶粒在不同进水流量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选取了7种不同的进水条件,进水流量分别为1.46、1.94、2.33、2.92、3.89、5.83、11.67 mL/min(对应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88、1.16、1.4、1.75、2.33、3.5、7.0 m3/(m3滤料?d),进行渗滤实验。不同进水流量下陶粒对各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进水流量对SS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在不同进水流量下,对SS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6%以上。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大,系统对COD、TN、氨氮的去除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进水流量为1.94 mL/min时,COD的去除率最高,为47.73%;当进水流量为2.92 mL/min时,COD的去除率与最高去除率相差不大,为45.23%。当进水流量为2.92 mL/min时,TN和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分別为84.21%和54%。对TP的去除率随进水流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当进水流量为1.46 mL/min时到最大,为75.53%。
综上所述,当进水流量为2.92mL/min时,渗滤系统对雨水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较好。此时,滤料的水力负荷为1.75 m3/(m3滤料?d)。
2.2 污染物处理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进水流量为2.92 mL/min,水力负荷1.75 m3/(m3滤料?d)的条件下,定时取样进行检测,研究该渗滤系统各污染物处理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稳定运行条件。
2.2.1 SS的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渗滤实验中,黄土改性陶粒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见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渗滤系统对浊度的去除率从2 h开始基本稳定,并且去除率较高,可达到97%以上。这是因为,浊度的去除主要是通过陶粒滤料对悬浮物质的吸附和截留,反应器运行1 h时,浊度去除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滤料表面存在一些颗粒物,在水力冲刷作用下脱落,造成出水浊度偏大。运行后期,出水浊度在陶粒滤料的吸附、截留作用下趋于稳定。
2.2.2 COD的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渗滤实验中,黄土改性陶粒对COD的去除效果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渗滤系统对COD的去除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从最初的34.21%逐步上升,最终稳定在70.53%左右。这是因为,在运行初期,系统对COD的去除主要是通过陶粒滤料的过滤、截留和吸附作用;持续运行后,部分可降解有机物颗粒作为营养物质被异养菌等微生物吸收,并为反硝化提供碳源[15]。因此,COD的去除率在后期呈上升趋势,在后期反应达到平衡后趋于稳定。
2.2.3 氨氮的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渗滤实验中,黄土改性陶粒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见图5。
从图5中可以看出,运行初期,渗滤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最低去除率为46.94%,最高去除率为82.65%,而到运行后期,去除率有所下降并最终稳定在73.47%左右。这是因为陶粒属于无机材料,而无机材料通常带负电,带正电荷的氨氮主要通过表面带负电荷的滤料的吸附作用去除。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硝化反应消耗更多的氨氮,使氨氮去除率增加。滤料吸附达到饱和状态后部分氨氮解吸出来,去除率开始下降,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趋于稳定。
2.2.4 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渗滤实验中,硝氮和亚硝氮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6和7。
从图6-7中可以看出,运行初期,硝氮和亚硝氮的出水浓度均升高,超过进水浓度;运行中期,两者出水浓度开始降低,并降至低于进水浓度;运行后期,两者出水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维持较高的去除率,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9.37%和96.45%。这是因为,在运行初期,部分氨氮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使系统中二者浓度升高,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系统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硝氮和亚硝氮浓度降低,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二者去除率保持基本稳定。
2.2.5 TN的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渗滤实验中,黄土改性陶粒对TN的去除效果见图8。
从图8中可以看出,运行初期,渗滤系统对TN 的去除率波动较大,最低去除率为10.20%,最高去除率为73.68%。运行后期,去除率稳定在71.68%左右。这是因为系统对TN的去除是通过滤料的吸附作用和硝化—反硝化作用。运行初期,TN的去除主要与氨氮的滤料吸附去除相关;反应后期,随着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平衡,TN的去除率趋于稳定。
2.2.6 TP的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渗滤实验中,黄土改性陶粒对TP的处理效果见图9。
从图9中可以看出,运行初期,渗滤系统对TP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最高去除率为77.45%,最低去除率为46.70%。反应后期,去除率有所降低并趋于稳定,可达到69.2%左右。这是因为系统对TP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沉淀和滤料的吸附作用和在运行初期,滤料对磷大量吸附,使TP去除率快速升高;当吸附饱和后开始释磷,使TP去除率降低,当吸附—解吸达到平衡时,TP的去除率趋于稳定。
2.3 黄土基改性陶粒污染物去除效能
根据以上实验,在进水流量为2.92 mL/min,水力负荷为1.75 m3/(m3滤料·d)时,连续进出水,反应器运行稳定后出水水质及污染物去除率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运行稳定后的出水各项水质指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16]中一级B出水要求。根据普通生物滤池的设计要求,处理生活污水或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时,水力负荷可取1~3 m3/(m3滤料?d) [17]。因此,渗滤系统的水力负荷1.75 m3/(m3滤料?d)符合要求。
崔叔阳[3]等研究了兰州地区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发现初期径流中各污染物浓度分别为:浊度为50~250 NTU,COD为50~215 mg/L,NH4+-N为9~27mg/L,TN为16~42 mg/L,TP为0.5~1.8 mg/L。并且降雨后期,各污染物浓度会迅速下降。刘增超[18]等分别以活性炭和沸石作为生物滞留池的填料处理雨水径流,发现沸石对COD、TP、NH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70.59%、85.83%、79.98%、66.02%;活性炭对COD、TP、NH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72.91%、75.43%、62.84%、51.09%。由此可见,在对兰州地区初期雨水径流的处理中,本实验所用黄土基改性陶粒可得到较好的效果,并且在处理雨水径流时,其处理能力强于活性炭,与沸石相当。
综上所述,根据兰州地区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特征及各种填料对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结合表3中本实验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确定黄土基改性陶粒可用于兰州地区初期雨水径流的处理。
3 结 论
经过上述黄土基改性陶粒的污染物去除实验,获得如下结果:
(1)渗滤系统在进水流量为2.92 mL/min时,滤料的水力负荷为1.75 m3/(m3滤料?d)。此时,SS、COD、NH4+-N、T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98.81%、45.23%、54%、84.21%、67.12%。
(2)反应器持续运行10 h后,出水水质趋于稳定。此时,SS、COD、NH4+-N、NO3--N、NO2--N、T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5±0.5)%、(70.53±1.0)%、(73.47±2.0)%、(49.37±2.0)%、(96.45±2.0)%、(71.68±2.0)%、(69.2±2.0)%。
(3)黄土基改性陶粒可用于兰州地区初期雨水径流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俊奇, 邝诺, 劉洋, 等. 北京城市雨水利用政策剖析与启示[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12): 75-78.
[2] 郭勇涛, 辛金元, 李江萍. 2010年兰州市降雨化学成分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4): 546-552.
[3] 崔叔阳, 张国珍, 武福平. 兰州地区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特征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12): 47-49.
[4] 魏惠荣, 张静, 李晓芳. 兰州某高校校园内涝问题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 40(7): 51-53.
[5] 尹振珑, 张国珍, 武福平. 关于兰州地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问题的探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6): 60-61.
[6] 张国珍, 杨光, 武福平, 等. 城市绿地处理雨水的实验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6, 35(3): 1-6.
[7] Marie-charlotte Leroy , Florence Portet-Koltalo , Marc Legras ,et al. Performance of vegetated swales for improving road runoff quality in a moderate traffic urban are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6-567: 113-121.
[8] 王进喜, 王亚军. 浅析兰州市校园雨水的利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38(10): 69- 72.
[9] Jianlong Wang , Pingping Zhang, Liqiong Yang, et al.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waste for heavy metals from urban stormwater runoff[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5,23: 1542-1550.
[10] 王祝来, 王婷, 樊祖辉, 等. 粉煤灰陶粒处理初期雨水的吸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7, 46(11): 2158-2161.
[11] 陈辉霞, 刘 翔. 沸石渗滤床在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应用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6(2):519-522.
[12] 刘芳, 侯立柱. 土壤渗滤介质系统去除雨水径流污染物[J].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2) : 4294- 4298.
[13] 王晓璐, 左剑恶, 干里里, 等. 复合填料生物渗滤系统处理城市雨水径流的研究[J]. 环境科学, 2015,36(7):2518-2524.
[14] 冯绍元, 侯立柱, 丁跃元, 等. 多层渗滤介质系统去除城市雨水径流有机污染物[J].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6):1123-1130.
[15] 崔叔阳. 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的实验研究[M]. 兰州交通大学, 2016.
[16]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
[17] 姜应和, 谢水波. 水质工程学(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18] 刘增超, 李家科, 蒋春博, 等. 4种生物滞留填料对径流污染净化效果对比[J]. 水资源保护, 2018, 34(4):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