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爱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教育公平与高度重视乡镇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作用。
一、乡镇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经济差距造成农村学校硬件资源落后
经过改革开放乡镇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城区相比各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乡镇学校在经费上不足,投入到美术教学上的经费就更捉襟见肘了。这导致美术教学设备的短缺,与城区学校相比,乡镇学校没有宽敞专业的画室,学生只能在课桌上完成美术学习,这势必是影响美术教学发展。
硬件不“硬”也表现在乡镇学校中美术专业教师的匮乏。由于乡镇受住宿、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来到乡村学校工作。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几乎不能配备足量的专业教师完成学校的美术教学,有的学校直接由班主任来任教本班的美术教学。部分学校师资短缺,美术教师转教其他学科或兼职教历史、地理等科目。美术教师“一师多岗”,偏离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传统观念影响下导致乡镇美术教育软件不“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乡镇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发展美术教育是一些家长眼中的“不接地气”,美术课是应试教育下的“副课”,是一些学生眼中的“画画课”。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情况下,素质教育只不过是个幌子罢了。由于农村教育条件落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区去上学,这就导致乡镇学校生源每况愈下和较大的生存压力。学校一方面大力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方面又使美术教学让位于升学率。无论是从社会、家长还是学生的角度出发,都沒有把美术教育放在一个比较正确的位置,美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乡镇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滞后性
1.教学观念
在调查中发现,在乡镇美术教学过程中,因大部分美术教师身兼多职,在文化课的备课和教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而美术教学变成了“副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备课,只能敷衍上课。教师在讲台上只是一味的灌输,未能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出发,没有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只是把教师的教学观念强求地传达给学生,所以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也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显然,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2.教学方式
乡镇学校进行美术教学主要采取演示法与讲授法两种教学方式。美术教师惯于利用课本上的逻辑进行教学,很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就使课堂失去了生机,学生在“模仿”教师演示的范画过程中没有任何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很像是一位课堂秩序的维护者,这种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通过美术教育去培养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了。
二、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策略分析
(一)加大对乡镇学校美育教育的投入,改善硬件和软件落后情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就能培养好学生的美术素养只是一句空话。在硬件方面,要加大对美术教育基础设施的配备,不能把应该分配给美术教育的经费挪用到其他“主课”,更不能把美术课流于形式,要配齐美术专业的师资,消除城乡师资力量差距,逐渐实现城区和乡镇之间资源共享。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乡土美术教学资源,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在软件方面,首先学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要对美术教育有深刻正确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美术教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乡村自然环境素材,自制教具,积极负责的把课上好。其次还应加强宣传,让社会和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不能戴“有色眼镜”,只有这样才能让素质教育深入人心。
(二)转变美术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1.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
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诱导学生形成对美术的兴趣。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对美术有兴趣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绘画微视频,可以作为资源利用到美术教学中。尤其是应用到导课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相互提高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3.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提升艺术素养。
美术是人生活情感抒发的文化成果。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来自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线条、色彩、空间、明暗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从而品味生活,增强人文情怀。比如运用环保材料制作贺卡,既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热爱大自然的人生态度,又能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还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