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红梅
落实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立足点应在于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活动化和问题化,充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充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感知中收获、在沟通交流中进步、在活动评价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这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在情境中引领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学生需求分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整合课程基础上创设情境,发挥具体化情境功能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有机融合了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前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1.注重语境交流
教师要努力创设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创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整体语境去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发挥具体化情境功能的作用,顺利地激起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学科能力的同时促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注重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探究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一大重要教学设计策略,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活动的模式,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和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采用小组交流展示活动,让学生养成严谨活学的作风,在充分利用小组监督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小组评价中培养优良品质,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在教学内容中引领学生的文化品格
核心素養导向下的关键点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不仅指导教师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指导学生悟文化、懂文化,还要指导学生懂得跨文化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语言学习与个人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挖掘教材内容开展课堂活动中适时渗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大力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有针对性地使用教材,以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将文化熏陶融入于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意识,在文化引领中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品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2.大力开展课堂活动
教师在教材内容中拓展文化背景知识,准确把握课文主题背景、文化背景,深挖课文教学内容,构建多样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平台,使其在课堂实践活动下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文化品格。让学生在语境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充分延伸到课外活动中,比如参加学科交流展示活动、播放电影、出版学科小报、中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比较中外文化差异,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
三、在问题中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教学设计必须注重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构建知识结构,引领学生独立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1.努力营造思维氛围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而预设的,充分锻炼学生思考,在思考后表达个性化的感触,努力营造思维氛围,给学生充足空间去思考,充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思维氛围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品质,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人格感染和人生感悟的过程。
2.努力评价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锻炼学生运用思维进行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激励评价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都要围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比如在导入环节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展开该主题的讨论并作出评价,在准备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文章,理解文章的问题,评价学生批判质疑的思维能力;在输入环节要求学生对预习输入的信息进行融合和分析;在讲授新内容环节中引导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客观地分析问题;在布置作业环节中让学生归纳提炼文章主题并创建思维图。这样在教学流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价,在层层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 罗峰